小暑至,盛夏始
小
xiaoshu
暑
传
统
节
气
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似带着热浪。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在这一节气中,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喜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小暑养生
饮食
夏日饮食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家长朋友们可以让海带、香蕉等食物多出现在餐桌上,以此来补充钾元素;也可以在毫升饮用水里加1克盐,来补充钠元素。
还要注意清淡为宜,多吃蔬果。家庭餐桌上,可以选择增加绿色蔬菜和瓜果等含水量较高的食物,小油菜、芹菜、苦瓜、丝瓜等蔬菜,西瓜、桃子、荔枝等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情绪
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导致血压上升,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学会多做几个深呼吸,尽力使自己冷静下来;正确面对现实,正确面对自己的选择,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控制自己,排解不好的情绪,努力寻找快乐,保持好心情。
湿热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夏季要多注意保养,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以防咳嗽等气管疾病。
进入小暑时节
气温进一步提高
自然界各种微生物也变得活跃
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宝贝们的健康是最重要的事
整理了五种最常见的
夏季幼儿传染病预防攻略
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哦
红眼病
#01
什么是红眼病?
红眼症,即结膜炎。其定义其实就是结膜发炎,通常是看起来眼睛比较红而且分泌物较多。一般来说,红眼就是血管较为喷张,但也有可能是眼内其它部位发炎。
#02
红眼病的症状
(1)眼睛会发红,伴有发烧的症状出现,因为眼睛受到感染,会出现严重流眼泪的情况。
(2)儿童患有红眼病期间,眼睛会有刺痛的感觉,眼睛里面有很多红血丝出现,看东西时间一长就会有灼热的感觉,尤其是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疼痛感,眼泪也会不自觉的流下来。
(3)如果严重时眼部会有非常明显的充血、眼屎增多,而且为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患者常常表现出眼睛的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视力轻度下降。
#03
幼儿红眼病的预防
(1)儿童一旦得上红眼病应进行及时隔离,暂时不能去幼儿园,也不要到公共场所,以免疾病蔓延。
(2)患儿的毛巾要消毒晒干后再用,并准备专用的洗漱用具。
(3)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新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4)开放患眼,不能遮盖,否则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反而加重病情。
(5)教育儿童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良好的的卫生习惯。
疱疹性咽颊炎
#01
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02
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
(1)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症病例,有自限型(1-2周)。
(2)疱疹性咽颊炎多见于3-10岁儿童,易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的病症。
(3)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体温升至39度-41度,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症状。
#03
幼儿疱疹性咽颊炎的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2)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3)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
#0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的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口病全年可见,从三月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02
手足口病的症状
(1)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烧,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
(2)发病1~2天后,幼儿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疼痛。
(3)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4)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后果严重。
#03
幼儿手足口病的预防
(1)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烧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
(2)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一定要洗手。
(3)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洁。勤通风换气、勤洗晒衣物。对于儿童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4)加强儿童免疫力。注意食谱的科学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儿童出去运动、晒晒太阳,还要保证有充足的休息。
(5)做好晨检工作。每日晨检中要仔细检查儿童的身体状况,若发现有疑似及时采取措施。
虫媒传染病
#01
什么是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主要是以病媒为界介传播的一种疾病,通常常见的病媒主要包括蚊子,臭虫,虱子,跳蚤,蚂蚁等。
#02
虫媒传染病的症状
患者及带疟原虫者为本病传染源,以蚊为传播媒介。其典型发病为三期,即寒战、发热、出汗,严重者可出现高烧、剧烈头痛、谵妄、抽搐、深昏迷。
#03
幼儿虫媒传染病的预防
(1)注意关好纱窗、纱门防蚊。
(2)减少居家积水,保持居家卫生,垃圾桶、抽水马桶用完要把盖子盖上,以防蚊子产卵。
(3)给儿童剪指甲,被叮咬后尽量不抓。如果坚持不抓,一般10至15分钟后,痒感就能明显消退。
(4)穿浅色衣服,伊蚊(又叫花斑蚊),最喜欢停在黑色衣服上。尽量穿袜子,皮表挥发物减少,会减少叮咬。
(5)运动后要洗澡,汗水少了,蚊子就叮得少。
传染病虽然容易流行和传播
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就可以有效地阻断它的传播
家长朋友们
让我们一起努力
为孩子创造一个
可以尽情玩耍的健康环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