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日剧 > 日剧介绍 > 我们不是在玩游戏,是在体验瘟疫史新 >
我们不是在玩游戏,是在体验瘟疫史新
不出十天,你就会乖乖收回这句话。/日剧《萤之光》截图
谁说我们只是在单纯玩游戏。
时间是检验人类属性的永恒真理。
比如说,在全民皆宅的十多天以来,已经有无数伪宅男宅女迫不及待撕下曾经热衷往自己身上贴的“死宅”标签,只求出门遛圈。
只有真正的阿宅才能毫无压力继续扛住接下来的宅家时光,甚至还一不小心破了个纪录。
根据SteamDB的统计,北京时间2月2日22点20分(周日),全球最大的整合游戏下载平台之一Steam的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突破了万,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新高。
此前Steam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纪录为年1月14日的万人,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Steam终于打破了此前创下的在线人数纪录。
谁看了这个数据能忍住不说一句G胖犀利呢?/Steam
家门是不能出的,但乐子还是可以找找。既然不能游乐人间,那么游戏人间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最近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事件而翻红的这几款游戏,在这种时候选择通关它们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浸入式体验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年少轻狂的你当然可以只懂胜者为王,单纯享受胜利的快感。也能当一回运筹帷幄的屏幕前军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还能学以致用有备无患。
因为和游戏相比,说不定现实生活才是真正的困难模式。
比起生活,游戏确实轻松多了。/unsplash
《瘟疫公司》
站在人类对立面占领地球
“地球虽大,我们已经无路可退,身后就是格陵兰岛!”
任何玩过《瘟疫公司》的人,看到这句改编自苏联卫国战争的名言大概都会会心一笑。
格陵兰岛,堪称《瘟疫公司》世界设定下的人类之光。随便打开一个搜索引擎,搜索关于瘟疫公司的游戏攻略,十有八九都是在问“格陵兰岛要怎么攻克”?
如果不先发制人把格陵兰岛设为开局感染源,那么大部分初接触瘟疫公司的新手玩到最后都会发现,全世界都染红(被感染)了格陵兰岛还是一片白茫茫好干净。
格陵兰岛,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unsplash
格陵兰岛难以攻陷的点有二,其一它仅开通了航海路线,病毒传播路径少;其二作为发达国家,科技高度发展限制了病毒传播速度。
再加上身处极寒之地,地广人稀。只要翻开初中地理书,你也能总结出为何格陵兰岛固若金汤。
像这样科学的硬核设定贯穿了整个游戏的始终。游戏中的玩家可以扮演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七种瘟疫角色,通过收集“DNA点数”让你的瘟疫获取传播途径、发病症状以及特殊能力。
你要做的就是在各国研制出解药之前,让瘟疫传染全世界,并“杀死”所有人类。
游戏界面就是一个世界地图,被你传染的地区会变成红色。上方是滚动新闻和时间,在“疾病概况”中可以升级你的病毒,“世界概况”中则是各国对病毒的预防情况。点击地图中的国家,下方就会显示这个国家中“受感染”和“死亡”的人数。
你准备好去感染全世界了吗?/《瘟疫公司》截图
所有玩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当首次进入《瘟疫公司》的教程时,第一条提示就抛出了游戏的主旨:你准备好去感染全世界了吗?
“这个游戏的主题非常容易融入所有的文化,因为它是基于科学的。”这款独立游戏的创始人詹姆斯·沃恩在采访中说过,“所有的人类,不管富有或贫穷,无关皮肤的颜色,每个人都会生病。”
拥有经济学学士学位的英国人詹姆斯·沃恩或许对流行病学一无所知,缺乏正统的医学知识,但他了解科学算法。
实际上这款游戏的设计算法就基于流行病科学的一个核心思想——基本繁殖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R0。
在流行病学中,感染的基本繁殖率是指由一个受感染的人产生的感染个案的平均数目。这最初是用来构建20世纪50年代疟疾的传播模式,史蒂芬·索德伯格的电影《传染(Contagion)》也借用它来作为情节点。
《传染》亦是《瘟疫公司》的创作灵感来源之一。/电影《传染》截图
通过科学算法,《瘟疫公司》得以逼真模拟了疫情的复杂性,还给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詹姆斯被邀请去美国发表演讲,讲述他是如何在游戏中模拟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在演讲结束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指出他们对《瘟疫公司》有兴趣,因为它“创造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世界,并因此成功提升公众对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