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人命的疾病腰缠火丹,千万不能小看了它

缠腰火丹是由肝脾内蕴湿热,秉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且疼痛剧烈为特征。因其多缠腰而发,故名缠腰火丹。

中文名称:缠腰火丹

其它名称:蛇串疮、蜘蛛疮、蛇丹

相关疾病:带状疱疹

疾病分类:中医

主要病因:肝脾内蕴湿热,秉感邪毒

常见症状:腰及胸腹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

名词解释

缠腰火丹是由肝脾内蕴湿热,秉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且疼痛剧烈为特征。因其多缠腰而发,故名缠腰火丹。

历史沿革

在《医宗金鉴》中有“缠腰火丹”的记载,亦称此症。疱疹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串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疼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戳破流水,较干者多疼,表如蛇串,故名蛇串疮。《外科启玄》中亦有其形如蜘蛛疮的记载。《外科正宗》亦云:“艾火拔引郁毒,透通疮窍,使内毒有路而外发”,记载了艾灸之温热力作用,可引热邪外发,泻热解毒,温经通脉,助气血运行,消散瘀滞的治疗方法。

与西医病名关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疱疹和神经根炎。初次感染此病毒后不一定马上发病,病毒进入皮肤神经末梢内,长期潜伏于脊神经或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当机体受外伤、感染、过劳等诱发因素时,则被激活而引起受侵部位的神经节和皮肤产生炎症并引起疼痛。

诊断依据

1、发病前常有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患部皮肤异常过敏,伴有疼痛、瘙痒及灼热感。继而局部出现不规则红斑,随之在红斑上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成群皮疹,迅速变为水疱,澄清透明,周围有炎性白晕,附近淋巴结大。

2、沿皮肤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发疹,好发于胸痛、面、颈、腰、腹部,疱疹群之间皮肤正常。皮疹消退后可留下色素沉着。

3、多于春秋季节发病。老年病人局部遗留神经痛,经久不能消失。

病症鉴别

1、湿疮

呈多形性红疹,丘疹与疱疹并存,渗液,呈对称性分布。

2、热疮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针尖大小疱疹,常为一群,一周左右痊愈。

辨证要点

本病多发于单侧,一般不超过身体正中线,多急性发病,初起患部皮肤可见红斑,继则出现成群的粟米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即变成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皮肤正常,水疱壁紧张发亮,疱液初透明,5~6日后转为浑浊,部分破裂、糜烂、干燥结痂。

治疗原则

辨证施治,缠腰火丹的水疱不宜挑破,若呈大疱者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疱液,但疱壁不宜除去,以防继发感染。

外治法

外治初用玉露膏外敷,水疱破后可用青黛散油膏。不论初期后期,均可用黄连膏加30%雄黄粉调匀外敷。如水疱不破,亦可用三棱针刺之,以减轻胀痛。

其它疗法

1、针灸疗法

(1)热毒炽盛

取外关、曲泉、太冲、血海、侠溪、阿是穴。心烦加郄门、期门;便秘加支沟。阿是穴施刺络拔罐法,以少量出血为佳;太冲点刺;余穴直刺。上述各穴均用泻法。

(2)湿热蕴结

取足三里、阴陵泉、脾俞、中脘、阿是穴。阴陵泉、中脘直刺,用泻法;足三里、脾俞直刺,用补法,留针20分钟。阿是穴施局部围刺。大便溏泄者加刺中枢以调理肠胃。

2、艾灸疗法

取穴局部皮损处;操作:用艾条温灸局部,疱疹初起阶段每天2次,吸收后每天1次。

转归预后

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很少复发。本证常发生于春、秋两季,伴有剧烈的局部灼痛,在皮疹消失后,有些病例疼痛仍持续较长时间。

预防调护

1、发病后应充分休息,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保持皮损的清洁、干燥,预防继发感染。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文献摘要

1、《证治准绳·疡医》:“或问绕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由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膀胱,缠于带脉,故如束带。”

2、《医宗金鉴·缠腰火丹》曰:“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dzz/1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