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河北祥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专注儿童早期发育干预与康复教育急性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meningitis),也称为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临床上简称化脑,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者病变累及脑实质。本病是儿科,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顾、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随着脑膜炎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的接种和对本病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常见病原菌随年龄而异,新生儿期细菌性脑膜炎与大龄儿童、成人的细菌性脑膜炎在致病菌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其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B族链球菌(GBS)、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3个月婴儿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而早期新生儿,大肠埃希菌、GBS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常见致病菌其中GBS常见于足月儿,大肠埃希菌常见于早产儿;3个月-3岁婴幼儿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多见,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以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血-脑屏障功能受损更易发生感染,免疫缺陷患儿可发生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钢绿假单孢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致病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脑膜:1.最常见的途径是通过血流,即菌血症抵达脑膜微血管。当儿童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时,细菌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致病菌大多由上呼吸道入侵血流,新生儿的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脐部也常是感染的侵入门户。2.邻近组织器官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扩散波及脑膜。3.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颅骨骨折、神经外科手术、皮肤窦道或脑脊膜膨出,细菌可因此直接进人蛛网膜下腔。在细菌毒素和多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作用下,形成以软脑膜、蛛网膜和表层脑组织为主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广泛性血管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蛋白渗出,伴有弥漫性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在早期或轻型病例,炎症渗出物主要在大脑顶部表面,逐渐蔓延至大脑基底部和脊髓表面。严重者可有血管壁坏死和灶性出血,或发生闭塞性小血管炎而致灶性脑梗死。90%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5岁以下儿童,2岁以内发病者约占75%。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集中在2个月至2岁儿童。一年四季均有化脓性脑膜炎发生,但肺炎链球菌以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有时伴有关节痛。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3个方面: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精神委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约30%的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常有瘀点、瘀斑和休克。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及瞳孔不等大等体征。3.脑膜刺激征以颈项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m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差异在:①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颅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幼婴不会诉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分离;③惊厥症状可不典型/不明显,如仅见面部、肢体轻微抽搐,或呈发作性眨眼、呼吸不规则、屏气等各种不易发现及确定的发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