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患病病因 > 手足口病高发期又来了最实用的预防护理 >
手足口病高发期又来了最实用的预防护理
手
足
口
病
春夏季小烦恼?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1-2岁婴幼儿)。
手足口病在4-7月高发,5-8月出现第一个流行高峰,部分年份的10-12月还将出现一个次高峰。传染性强,多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
据《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又有一例因手足口病而死亡的患儿!
那么,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呢?
这种疾病是如何传播的?
有什么预防措施?
别急,希望大家看完下面的干货,
能够做到对它既不惧怕,也不轻视。
?
?
?
?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其潜伏期多为2-10天,以发热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好发年龄在6月龄-5岁内的儿童,尤其在3岁内更为常见。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当然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也有可能感染,有时会出现一人得病全家感染。
手足口病全年皆可发病,南方以春夏为高峰期,该传染病可能和肠道病毒喜欢湿热环境有关。
?
?
?
?
手足口病怎么传染给孩子的?
主要传播途径是肠道病毒可以通过胃肠道也就是粪-口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也比较复杂。
还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者黏膜、疱液,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目前还不明确是否可以经过水或者食物传播。
?
?
?
?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部位一:口
轻度
舌尖出现水疱
重度
嘴唇周围长满水疱,部分已经破裂结痂
中度
咽喉部位水疱发展为溃疡
口腔疱疹
痛感明显。
初期为细小红点,而后形成溃疡。
发病表现
大宝宝会诉说喉咙痛、吞咽难,
小宝宝会因疼痛哭闹、抗拒进食。
判断要点
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若误认为是口腔溃疡或“上火”,可能延误病情!
部位二:手
轻度
手心开始出现小红疹
重度
指甲脱落
中度
红疹发展为周围有红晕的水疱,蔓延至整个手掌、手背
部位三:脚
轻度
脚底开始出现红色斑片
重度
脚掌布满疱疹,皮肤褶皱脱落
中度
红色疱疹变大,内有疱液
部位四:臀部和四肢
臀部
呈现红色斑丘疹
四肢
大腿、小腿皮肤炎症反应,出现成片的红色皮疹
皮肤疱疹
疹子如小米粒大小,形态为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发病表现
宝宝没有任何感觉,
皮肤上的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
判断要点
手足口病不只限于“手”“足”“口”!
病毒随着血液循环,能到达全身各处。出现在躯干其他部位的疱疹,也可能是手足口病!
?
?
?
?
这3种是重症表现,病情进展极迅速!
1、宝宝持续高热
体温38.5℃超过3天
2、神经系统异常
出现嗜睡、头痛、呕吐、抽搐等表现
3、出现心衰前兆
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
3岁以下孩子,
最容易发展成重症!
一旦病毒侵入,
就可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
引发脑炎、脑膜炎、颅内高压,
最快只要2~4天,
就能导致死亡!
?
?
?
?
这种病无药可治,预昉重症只能靠它
接!种!疫!苗!
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该疫苗可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对其它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感染没有保护效力)。该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
?
?
?
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预防?
如果出现宝宝剧烈的呕吐腹泻,医院就医。
患儿一旦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严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1、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亲密接触生病的病人,不要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从而避免感染。
2、洗手
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孩子们喜欢到处乱摸,手上就会有肠道病毒,之后手抓食品时,或者孩子吃手玩时,就会感染生病。
建议在饭前、便后,孩子在外游玩回家后都要洗手,并且要使用七步洗手法好好洗哦,平时使用肥皂洗手就行,在怀疑接触病人后,因为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不要使用酒精基的洗手液,可以选择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
3、注意食品卫生
被粪便污染的蔬菜、水果、肉类上会含有肠道病毒,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要给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没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4、生病后要隔离
不仅要预防孩子感染,当孩子生病时,也不要出去感染别的小朋友,建议把生病的孩子限制在家里面,至少等到身上的疱疹里面的液体都干了(大约1周)才能出门接触别的小朋友。
5、远离人群密集地
大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多是无症状感染,但是有传染性,病毒在大人呼吸道、手上存留着,所以大人外出回家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