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患病病因 > 尺神经支配区的带状疱疹 >
尺神经支配区的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感染是由于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活化引起的。只有不到4%的带状疱疹患者可能出现复发。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首先出现受累神经节支配的皮肤疼痛,随后在2到3天内出现疱疹,有助于诊断。治疗上在皮损出现72小时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带状疱疹的分布:胸部、头面部、颈部、腰部50%、16%、14%、12%。发生在上肢的外周神经支配区的带状疱疹少见,容易误诊。下面的病例描述了一位无皮肤疱疹的神经痛患者,被诊断为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直到出现疱疹样皮损。重要的是,临床医生在评估上肢的外周神经支配区域的神经痛时,应该意识到带状疱疹感染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没有皮疹的情况下。
病例介绍
患者,女,55岁,因右手尺侧掌背部及第4、5指阵发性疼痛2月余就诊。病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的右前臂及右手尺侧刀割样疼痛。这名患者先前因相同症状入院,临床诊断为尺神经卡压,并接受非甾体类镇痛药治疗。疼痛持续存在,治疗后没有缓解。2周后右小指、无名指及右手尺侧掌背部、右前臂尺侧出现簇状水泡。水泡状病变呈结痂状分布于尺神经的皮神经支配上(图)。
触诊容易引起疼痛,检查显示感觉异常和感觉过敏。患者表现为右手力量下降,但无法客观量化。没有外伤史。患者不同意进行神经肌电图(ENMG)检查,因此仅根据临床诊断带状疱疹。
采用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湿敷可减轻疼痛不适,根据需要使用止痛剂。
在3个月的随访中,患者检查无异常且未见疤痕性皮损,无感觉过敏。
我国尚缺乏带状疱疹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年广东50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分别为4.1/、3.4/和5.8/人年。住院率约为2.93%,平均住院8.3天。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也可通过收集疱液,用PCR检测法、病毒培养予以确诊。无疹性带状疱疹病例的诊断较难,需做VZV活化反应实验室诊断性检测。由于实验室诊断操作难度较大,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诊断。
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困难,应告知患者有发生带状疱疹可能,密切观察,并排除相关部位的其他疾病。发生在胸部的带状疱疹疼痛容易误诊为心绞痛、肋间神经痛;发生在腹部的带状疱疹疼痛容易误诊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患者皮损不典型时需与其他皮肤病鉴别,如单纯疱疹变异型虽与带状疱疹类似,但皮损会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疼痛不明显。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接触性皮炎、丹毒、虫咬皮炎、脓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
抗病毒药物是带状疱疹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皮疹形成,减少病毒播散到内脏。应在发疹后24~72h内开始使用,以迅速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年龄大于50岁、出现大面积皮疹及重度疼痛、累及头面部的带状疱疹、疱疹性脑膜炎及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及骨质疏松患者谨慎使用,禁用于免疫抑制或有禁忌证的患者。推荐使用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RamsayHunt综合征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或Bell麻痹。对已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无效。
对于轻中度疼痛,考虑处方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神经营养类药物对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也有一定帮助,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等,口服或肌内注射。
外用治疗药物:以干燥、消炎为主。疱液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用0.5%新霉素软膏或2%莫匹罗星软膏等。眼部可外用3%阿昔洛韦眼膏、碘苷(疱疹净)滴眼液,禁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Zostavax?适用于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疾病负担,但有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这是否意味着带状疱疹还具有传染性?
如果小时候患过水痘,就有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水痘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最初患病时就潜伏在神经细胞中,然后重新感染时,带状疱疹就会出现。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是有传染性的,但不能直接把带状疱疹传染给别人。如果人们过去没有接触过这种病毒,也没有接种过疫苗,就可能感染。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接触的时候。不暴露溃疡面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而接种疫苗也可以降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患者皮损疱液或糜烂面含有病毒,应避免接触尚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和其他易感者。
[1]杨慧兰.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皮肤科杂志,,51(9):-.
[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51(6):-.
[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2(3):-.
李永军阅读是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