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预防护理 > 新生儿疾病系列之十五,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
新生儿疾病系列之十五,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常继发于新生儿败血症,凡有利于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的因素与新生儿化脑的发病有关。新生儿化脑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K1菌株、B族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链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流感杆菌较少见。国外强调李司特菌为新生儿化脑的重要致病菌,国内则罕见。脑脊膜膨出有局部感染病菌可直接人侵脑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室炎者较多。
(一)临床表现
1.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体温高低不一,甚至体温不升;食欲减退或拒食、呕吐。
2.两眼凝视、面部肌小抽动、眼皮跳动、口部吸吮和咀嚼动作、呼吸暂停、肢体强直等。
3.患儿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发生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
4.李司特菌脑膜炎患儿皮肤可有红色粟粒样小丘疹、绿脓杆菌性脑膜炎患儿可有坏疽性皮疹。
(二)诊断要点
1.病史体征
(1)凡有全身感染症状,一般状况差,不论其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无法用体检结果来解释,均应警惕化脑,应作脑脊液检查。
(2)部分患儿前囟饱满但脑膜刺激征常不明显,有的患儿屈颈哭闹。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脑脊液检查:正常新生儿脑脊液的细胞数及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它年龄小儿,其正常范围变异大。当脑脊液的自细胞数20x/L可视为异常,多形核自细胞占优势,但李司戒菌脑膜炎单核细胞比例高。除细胞数明显增高外,常伴有糖1.5-2.0mmol/L,或脑脊液糖小于血糖60,蛋白质1.0g/L。个别患儿因病程短,第一次脑脊液常规可正常,需再次复查才发现异常;此外脑脊液涂片找细菌及细菌培养均很重要。
(2)B超、CT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脑室炎、脑水肿、脑脓肿硬膜下积液、脑积水。
(三)治疗
1.一般治疗基本同败血症,但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常有程度不一脑水肿,故除非存在失水,应适当控制入液量,每日60-80m1/kg
2.抗菌治疗联合应用抗生素:氨苄西林钠及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剂量-mg/kg(每8小时1次),头孢噻肟每50mg/kg,早产儿日龄不足14日,足月儿不足7日每12小时1次;超过上述日龄,则每8小时1次。头孢曲松每剂50-75mg/kg,用药次数:早产儿不足14日,足月儿不足7日,每日1次,超过上述日龄,则每12小时1次。铜绿假单胞菌性脑膜炎则选用头孢拉定,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可用万古霉素。应用抗生素48小时后复查脑脊液,如病情无好转,细菌学检查仍阳性,要考虑药物对细菌不明或药物未达到治疗浓度,应加以调整。亦可能合并脑室炎。是否局部注射抗生素未取得一致意见。疗程视患儿病情及脑脊液恢复情况而定,一般14-21日。
3.降低颅内压有明显颅内压表现时,20%甘露醇2.5-5.0mg/kg,每6小时1次。并注意控制入液量。
4.控制惊厥即使轻微的惊厥,亦应控制,苯巴比妥负荷量15-20mg/kg,维持量每日5mg/kg(分二次)。除脑部病变可致惊厥,低血钠、低血钙、低血糖亦可引起惊厥,应查明并纠正之。
5.病情重感染不易控制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mg/kg
6.治疗过程中除注意小儿一般情况,脑脊液是否恢复正常外,应经常测头围,以判断是否并发脑积水,治疗结束有条件者作听力测试。
吴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