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预防护理 > 年文昌道德模范暨第三届ldqu >
年文昌道德模范暨第三届ldqu
9月12日,由中共文昌市委、文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年文昌道德模范暨第三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活动产生了20位候选人,活动即将进入候选人投票阶段。届时,网友可以登录南海网为自己喜爱的候选人投票。年文昌道德模范暨第三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在今年5月正式启动,共分为候选人推荐、候选人公示、候选人投票、确定表彰名单、颁奖典礼表彰共5个阶段,旨在进一步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助力文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组委会从征集的近50名推荐人选中,最终选出了20名候选人,包括14名“感动文昌”人物候选人,6名“道德模范”候选人。活动即将进入候选人投票阶段。活动组委会将根据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投票,综合专家评审和得票率确定当选人员名单。组委会成员主要负责人、媒体代表、网民代表组成活动评审委员会,通过查看正式候选人材料,进行无记名投票。南海网发布正式候选人主要事迹后,将公布投票规则,开设公众投票渠道。组委会将根据每位候选人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结果,确定年文昌道德模范暨第三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建议名单。经评选未入围的正式候选人,列为提名奖建议名单,名单将报文昌市文明委审定。活动组委会初定于10月9日举行颁奖典礼,向年文昌道德模范暨第三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获奖者和提名奖获得者颁发奖杯和证书。目前,颁奖典礼正在紧张的筹备中。
第三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候选人
(14人)
1号候选人:刘鸿文,男,中共党员,省信访局调研员,文昌市东阁镇凤头村驻村第一书记
刘鸿文:办实事的“第一书记”
“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我经过部队25年的培养,希望在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怀着这样的想法,年7月,51岁的省信访局调研员刘鸿文来到文昌市东阁镇凤头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两年多以来,他一心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访民情,解民困,谋村庄发展之路,被村民们称为“贴心书记”。东阁镇凤头村是文昌市“十三五”5个整村推进贫困村之一,也是省信访局的定点扶贫村,村子基础设施落后,居住条件差。刘鸿文到凤头村报到第一天,有村干部给他提建议,做一名“走读”干部。对此,他斩钉截铁地说:“驻村第一书记,当然要住在村里。我不是来享受的,生活条件越不便,说明我们要做的工作越多。”不由分说,他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找了一间空房,架起床板,摆上一张旧桌子,就这样开启了驻村生活。驻村期间,刘鸿文和村民同吃同住,去村民家走访就像走亲戚一样熟悉。翻开刘鸿文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每家每户的详细资料。刘鸿文坚信,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积极落实好党的帮扶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贫困群众手中。“家里要有什么困难,我解决不了的,我就找刘书记,我家危房改造、医疗保障、就业,甚至是拉电线这种小事,都是他帮忙解决的。”说起刘鸿文,贫困户林道安由衷地道谢。他说,正是刘鸿文的积极帮助,他家才成功脱贫。为了加强贫困户可持续增收能力,刘鸿文引导14户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建立合作发展机制,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年人均收入突破1.3万元。刘鸿文还积极协调海南省外国语职业学院投入8万余元帮助村里建设了自来水设施,从此凤头村人人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他还指导成立了村集体独资公司,争取项目资金,发展文昌鸡、黄牛、黑山羊和板栗番薯等产业,实施了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经济从零发展到现在拥有资本金近60万元,年收益近5万元。年3月底,凤头村7户村民种植的10万斤蜜本南瓜滞销。刘鸿文利用线上线下联动销售的途径,仅用10天,便将10万斤蜜本南瓜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一空,村民们喜笑颜开。驻村以来,刘鸿文完全融入了凤头村,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贴心的实事,村民们一提起他都直竖大拇指。“刘鸿文书记非常关心我们凤头村村民,凡事都亲力亲为。”东阁镇凤头村党支部书记林洪涛说。“军人退伍不褪色,做群众工作,要用脚走遍沟沟坎坎,用心走进家家户户。”刘鸿文这么说,也一直在这么做。刘鸿文每周有6天住在村里,仅周日一天才回到海口陪伴妻子。但是如果村民有事需要帮助,那这一天的相聚时间,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刘鸿文的父母在四川老家,孩子在哈尔滨读大学,妻子在海口。“当兵的25年,现在的驻村,这么多年什么事情都只能是靠她一个人撑着,没有好好陪伴她,感觉挺对不住她。她理解我,我很感谢她。”说起自己的妻子,刘鸿文心里阵阵发酸。2号候选人:黎玉强,女,中共党员,残奥会冠军、海南独臂乒乓球名将,文昌市体育管理局教练员
黎玉强:用一只手挥就大梦想
年,黎玉强出生在乐东县一个温暖的家庭里,但是三岁时的一场车祸,却让她永远失去了左臂。命运的巨大的打击没有让她消沉,在家人的悉心呵护和精心照料下,黎玉强健康长大。用一只手能做什么?黎玉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失去了左臂,但她仍然乐观开朗,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打乒乓球,并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也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30岁以前,乐东县所有的乒乓球台都留下了黎玉强的汗水。30岁那年,她开始接受正规的乒乓球训练,六年后她如愿进入国家队。在年雅典残奥会上,黎玉强以坚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夺得女子团体金牌和女子单打铜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更实现了海南选手残奥会奖牌“零的突破”。在年北京残奥会上,她又荣获乒乓球女子级别单打第四名。虽然是独臂,但是黎玉强还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尽力帮助别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黎玉强的人生信条,所以在告别赛场后,黎玉强来到了文昌市体育管理局,继续从事残疾人体育工作,并担任文昌市业余体校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乒乓球总教练。她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残疾人。目前,训练基地内有20多个学员,在平时的训练中,黎玉强就像慈母一样,一直在关心和鼓励残疾孩子们。她将正常孩子和残疾孩子放在一起进行集训,通过体育使残疾孩子在身体上得到较大程度康复,在意志品质上不断得到锤炼,在心灵上得到健康快乐成长,让残疾孩子认识到,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与健全人同台竞技,做一个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人,黎玉强给残疾孩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她被孩子们称为“好妈妈”。多年来,她指教的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家、省级赛事中多次获得殊荣。除此之外,黎玉强还有一个身份,她还是一名市政协委员。在任期间,黎玉强认真履责,提交了《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构建和谐文昌》等3份提案,呼吁全社会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黎玉强说:“我有今天的一些成绩,不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更多人为我奉献出的爱心,我才能走到今天。所以我作为一名党员,只要我有一份力量,就应该出一份力”。3号候选人:吴清余,男,中共党员,文昌市东路农场第二党总支一支部书记
吴清余:无微不至29年如一日照顾患病邻居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文昌市东路农场第二党总支一支部书记吴清余,就是这么一位能做一辈子好事的好人、善人。29年来,他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邻居郑锦雄。50多岁的郑锦雄虽然外表看上去与常人没什么不同,但他却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发病时会主动攻击人。这种情况下,别人都躲着郑锦雄,唯有吴清余一直坚持照顾着他。一年天,无论刮风下雨,吴清余都雷打不动,坚持到7公里外的集市为郑锦雄购买鱼、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即使是在生活最拮据的时候,他也不忘挤出生活费给郑锦雄送吃送穿,甚至不惜从自己孩子的生活费里抠。对吴清余的这种行为,刚开始,吴清余的妻子非常抵触,她不理解吴清余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吴清余只是淡淡一笑,不假思索地说:“我所做的这些事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帮助他人,我自己很幸福,而郑锦雄就像我的亲哥哥,我会一直照顾他”。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曾经的不理解已经完全转变为支持,在吴清余的带领下,夫妻俩还经常一起去照顾郑锦雄。每每谈起自己的丈夫,吴清余的妻子都会幸福满满地说:“能遇上这么有责任心的好人,我感到很满足”。郑锦雄只是吴清余照顾对象中的其中之一。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用爱照亮他人,将善洒满人间。4号候选人:丘耀南,男,中共党员,文昌市翁田镇个体协会党支部宣传委员
丘耀南:热衷公益事业将爱洒满人间
近年来,在台风救援、捐资助困、溺水打捞、清理海滩、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现场,常常都能看到文昌市翁田镇个体协会党支部成员丘耀南的身影。丘耀南是广东揭阳人,年来到翁田开了一家超市。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境后,来自省外的蓝天救援队到翁田帮助镇里开展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让丘耀南蒙生了创建民间救援队的想法。从此,他走上了公益之路。年,丘耀南同好友张宗飞开始筹建蓝天救援队文昌分队。年4月,在文昌市应急办的支持下,文昌市蓝天救援队(筹建队)正式成立。几年来,丘耀南主动拿出商行的部分收益投入到公益活动当中,参与了多起溺水打捞工作,数次走进校园举办防溺水讲座,两次组织“用心关爱、让爱回家”黄手环免费发放活动。在火箭发射期间,丘耀南和队员们还自发到观测点周边开展安全保障志愿服务活动。文昌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宗飞告诉记者:“当初说要组建蓝天救援队时,南哥是出钱出力,只要出救援任务,车费、装备、开销,都是南哥支持,并且每次执行任务他都会参与。对于一个小企业家来说,除了出资金,还能挤出时间和我一起做公益,这真的很难得。”身为党员的丘耀南说,自己只是尽点微薄之力,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他会坚持走在公益的路上,永不停歇。5号候选人:罗佑文,男,中共党员,广东省惠州大亚湾东正实业集团董事长,文昌中学荣誉校长
罗佑文:捐资助学兴教育慈心善举暖人心
广东省惠州大亚湾东正实业集团董事长、惠州市慈善总会永久名誉会长罗佑文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他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捐资助学的事迹感动了众多文昌人。罗佑文出身贫苦,参军退伍后,通过艰苦奋斗,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但是每当看到孩子们因没钱读书而流泪的场面,他的心也会跟着一阵阵酸痛。所以长期以来,罗佑文都把奖教助学作为自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付诸行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罗佑文与文昌中学结缘。他十分认可文昌中学慈善助学的教育理念,大力支持学校的教育慈善工作。短短几年,罗佑文向文昌中学教育慈善会捐资金额达万元,每年向多位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人均受助金额达元。除了资助贫困学生外,罗佑文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