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预防护理 > 新生儿发热有异常,家长需警惕脑膜炎 >
新生儿发热有异常,家长需警惕脑膜炎
新生儿刚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有健全的抵抗力以抵御病菌侵袭。新生儿脑膜炎一直是爸爸妈妈们比较担心的疾病,脑膜炎的症状跟感冒、流感很像,很难分辨。新生儿发热处理不及时,也会拖成脑膜炎。脑膜炎可能会造成死亡或终身残疾,如脑损害、耳聋、瘫痪、癫痫等。新生儿脑膜炎如此严重,宝宝为什么会得脑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什么是新生儿脑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又被称为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化脑、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相对于成人性脑膜炎由各种病菌、细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靠近大脑和脊髓的疾病,新生儿脑膜炎主要是指新生儿期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常见的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
新生儿脑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则,可出现脑积水、脑出血、肢体瘫痪、癫痫、失明、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新生儿脑膜炎的症状
在新生儿时期,大脑生病时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抑制生理功能,使脑部信息无法顺利传达,宝宝的活动力明显不佳,可能会一直昏睡,也没有食欲;另一种则是因为发炎造成刺激反应,让脑神经过度活化,让宝宝哭闹及烦躁不安。
所以家长要注意,当他们已有发热,同时出现活动力变差、异常尖锐啼哭、睡不安稳、食欲不振、躁动或是昏睡不醒等症状,就可能罹患脑膜炎。
早期表现:不吃奶、吸奶无力、呕吐、多睡、不停地吵闹,当换尿布提起双下肢时会突然尖叫、惊哭、双眼发直、挤眼、歪嘴、吐沫,面部肌肉不对称抽动,某一侧肢体突然抽动或活动差,发热,前囟门膨出。
引起脑膜炎的原因?
1、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2、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3、病毒性脑膜炎:主要是一些肠道呼吸道病毒等,比如柯萨奇病毒(一种引起呼吸道疾病等的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还有单纯疱疹,也可能引发脑膜炎。
病毒性和细菌性脑膜炎均可透过直接接触病患者的鼻喉分泌物而传播。即使是身体健康全无病征的人,鼻和喉部亦可能带有这些细菌。病毒性脑膜炎亦可透过口粪途径传播。
把握治疗黄金期
治疗与预后要看就诊时机,若及时发现,在短时间内能马上处理,基本上可以将病情控制。当医师认为宝宝可能罹患脑膜炎时,就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髓液作为判定,这是必要的检查。治疗成果与细菌种类有关,不同的细菌所造成的预后差异大,例如沙门氏菌或脑膜炎双球菌预后不佳,其他如链球菌、大肠杆菌、结核菌、梅毒菌预后也都不太好,由于病菌进入脑细胞就会开始破坏脑组织,可能造成某些功能无法发育而造成缺陷,最后造成如脑性麻痺、智力缺损等后遗症。
新生儿脑膜炎的治疗要把握黄金治疗时机,还需要看细菌毒性强度,以及是否治疗完全,如果疗程顺利完成,就能将后续可能引发的后遗症降到最低。
注意平时护理
家长平时对宝宝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在宝宝出现活动力不佳、精神不佳等状况时,家长要注意宝宝是否有发热症状,若症状一直没有减缓,医院治疗。
1、2个月的新生儿若有发热症状,又合并有相关危险症状,罹患脑膜炎的概率就会增加。虽然有些理论表示发热是正常反应,体内会产生抗体对抗细菌,但并不适用于未满3个月的宝宝。3个月内的宝宝发热时,家长就必须提高警惕,若情况一直没有改善就必须尽快就医。
提醒家长,若出现脑膜炎的相关症状,为了不延误病情,必须配合医师诊治,避免伤害扩大。若有其他的孩子感冒要注意保持距离,避免互相感染。而家长也要注意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抵抗力,从公共场所回家后更要注意清洁再接触孩子,以免将细菌、病毒扩散传染给家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