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4例临床观察

宝音扎布

(内医院康复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资料组共有4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以伊痛舒注射液局部注射为主配合火罐疗法进行治疗,隔日1次/d,同时口服阿昔洛韦片0.8g,3次/d;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注射液mg静点,1次/d,外用5%阿昔洛韦软膏;7d作为1个观察疗程。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90.9%,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资料无明显的副作用,全部患者均依从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伊痛舒;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7,R.12[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4—(2OLO)O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目前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常规应用单一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及调节免疫药物治疗。原则上在发病早期应用才会取得满意疗效,且通常在治疗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有或轻或重的后遗神经痛,往往疼痛难忍,持续时间长,目前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1]。年4月—年4月,我科一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不仅取得了显著疗效,而且有效地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现将该疗法与常规药物疗法作一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4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44例患者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最短15d,最长者达13个月,平均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皮损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实用皮肤科学》带状疱疹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蛇串疮的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单纯神经痛、无皮疹或其他部位带状疱疹患者;易于出血者;妊娠妇女;体质极度虚弱、对疼痛耐受性极差、不能依从治疗者;严重心、肝、肾功能受损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1.3治疗万法

治疗组:局部常规消毒后,视患者皮损范围大小抽取伊痛舒注射液及2%利多卡因注射液适量,沿皮损累及神经分布带注射;然后用严格消毒的三棱针将水疱刺破并拔火罐,15min后起罐,清理渗液和瘀血,嘱患者保护皮损处、勿接触水,预防感染,隔日1次;同时口服阿昔洛韦片0.8g,3次/d,共服3—5d。

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mg静点,1次/d,疱疹未溃破者局部外用5%阿昔洛韦软膏,1次/d。

1.4观察方法与疗效标准

患者分别于治疗当日、第3d、第5d、第7d进行观察随访,复诊时将患者的整体情况(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烧灼或神经痛、结痂等)做好记录,均采用4级评分:0为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疗效标准:①基本痊愈:皮疹完全消失,无神经痛,全部结痂,疗效指数95%。②显效:皮疹明显消失,神经痛明显改善,大部分结痂,疗效指数60%—95%;③有效:皮疹减少,神经痛略有改善,部分结痂,疗效指数21%—59%;④无效:皮疹无减少或增多,神经痛无改善或加剧,未结痂,疗效指数≤20%。疗效评价时,将基本痊愈病例和显效病例合计为有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疗效指数=(治疗前总评分一治疗后总评分)/治疗前总评分×lOO%。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治疗后,治疗组大多数患者在经过1—2次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所有患者在第1次治疗结束时即明显起效,而对照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为5d。两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结果,见表1,7d治疗结束时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由表2可以看出,7d治疗结束时两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

2.2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它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疾病。因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或称“火带疮”、“蛇丹”。本病多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骤然发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人和老年人多见。

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后遗神经痛,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后遗神经痛,且随年龄增加发生率也在增加[4]。有学者认为[5],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带状疱疹患者的背根神经节内长久复制和激活引起的神经系统严重的甚至不可逆的损伤是后遗神经痛形成的重要原因。有时疱疹完全愈合后,剧烈的神经痛可经数年难愈[6]。周围神经损害主要是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损伤,往往导致其分布区的感觉运动异常及严重的持续灼痛、阵发刺痛或触痛[7]。其发生与急性带状疱疹前驱期的诊断及正确治疗有关。急性带状疱疹在疼痛期的早期恢复有助于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复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而部分患者因体亏正虚,无力抗邪外出,导致后期皮肤表面邪毒虽去,而经络邪毒留滞,瘀阻不通,故后遗患处疼痛,经久不愈。依据《内经》“盛则泻之,宛陈则除之”的原则,运用刺血疗法刺络出血,加上拔罐泻毒通络,能尽快达到通络止痛的目的。本资料所采用的伊痛舒注射液是从当归、川芎等中药中提取有效成份精致而成的中药镇痛新药;经药效学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再配合刺络放血和火罐疗法可以迅速祛除血瘀湿毒,疏通经络,从而快速缓解疼痛。在我们的针灸临床中观察到,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一为年龄较长者,二为就诊时病程较长者。本治疗组采用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早期联合应用抗带状疱疹药物疗效更佳。Sar等[8]也认为,预防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皮疹出现72h内给予足量的强有力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与常规西药疗法相比,本资料所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法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止痛作用强、治愈时间短、无耐药性及成瘾性,且较少出现后遗神经痛等特点,为广大患者所容易接受。据我们临床治疗经验,本法尤其适用于除头面部带状疱疹、单纯神经痛而无皮疹之外的带状疱疹患者,对于躯干部带状疱疹同时伴有头面部皮疹者,可同时应用针灸阿是穴或八卦疗法,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怀亮,许昌春,王千秋.皮质类固醇穴位封闭加中药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中华皮肤科杂志,,35:.

[2]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4]任小红.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2例[j].陕西中医,,26(10):7—8.

[5]陈大伟,谢鹏,邹德智.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的神经损伤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持续激活和复制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4(30):—.

[6]张平建.超短波加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63例[J]陕西医学杂志,,34(6):—.

[7]奥多姆.安德鲁斯皮肤病学[M].第9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8]SarKK,TryingSK.Treatmentofpostherpeticneuralgia[J].SkinTherapyLett,,9(8):1—4.

[收稿日期]—01—17

[作者简介]宝音扎布(一),男,内蒙古赤峰市人。主治医师。

本文献发表自:《内蒙古医学杂志》年第42卷第4期

赞赏

长按







































西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hl/7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