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饮食调养 >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一 >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一
一、手足口(Hand-Foot-Mouthdisease,HFMD)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重症可引起神经性脑炎、肺水肿等。
历史上有几次手足口病引起的重大疫情:年保加利亚有例患儿受到感染,其中例发生急性弛缓性瘫痪,44例死亡;年马来西亚有例发病,39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30多例患儿死亡;年我国台湾地区例发病,例为严重的中枢神性系统感染,78例死亡;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
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引发手足口病:
(1)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等型,B组的2、3、4等型;
(2)埃可病毒4、6、9、11等型;
(3)肠道病毒71型(分为A、B、C三个基因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分布广泛,无严格地区性,传染性强。传染源为患者,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经水传播。
1期:手足口出疹期-婴儿和儿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变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以长。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一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口唇紫绀,科粉红色泡沫样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装。
(1)普通病例:急性起病,出现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且口腔黏膜可出现疱疹,手、足、口和臀部可出现斑丘疹、疱疹。此型预后良好,约1周可自愈。
(2)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要重视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密切观察,重于“积极治疗”
部分内容来源于天津市卫健委传染病专项培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