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出疹子同样高传染同样发烧春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天气预报说,后天最高温16度!

春季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特别容易引起小儿急疹、麻疹、手足口病、猩红热等传染性疾病。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疑惑:急疹?麻疹?手足口?猩红热?全是出疹子!我真的傻傻分不清楚!看到宝宝一片红,感觉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

尤其宝宝在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中携带的免疫抗体急剧减少,所以,更是重中之重的易感人群。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些以出疹子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妈妈们赶紧学起来吧!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奶麻或第六病,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特别常见于特别常见于6-12个月的健康婴儿。

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的,属于呼吸道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通常由呼吸道带出的唾沫传播,密切接触会传染此病。

如何判断?

突然高烧是宝宝急疹最显著的特点,体温升至39℃~40℃以上。高烧时,多数宝宝会伴随着腹泻、大便糖稀,而且少流鼻涕、咳嗽。

相对感冒发烧的孩子,患儿除了有食欲缺乏以外,一般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但也有少数患儿有恶心、呕吐、咳嗽、鼓膜炎症、口周肿胀及血尿等。

发热3~5天后,热度会突然下降,在24小时以内体温会恢复正常,热退同时或者稍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很少融合。

发疹部位开始多以腹部为中心,然后散到脖子、脸部、躯干及全身,一天疹子出齐,3天消退,不会再皮肤上留下痕迹。

  01

PS:幼儿急疹和风疹的区别

风疹发热较轻,一般38℃左右,出疹前已发热6~24小时,伴有咳嗽,高热同时发疹,特殊的皮疹细小如沙,色淡红,并有枕后淋巴结及耳后淋巴结肿大。

如何护理?

1、宝宝要多休息,不剧烈玩耍,体育锻炼暂停。

2、多喝水,适当的加入果汁,这样即提高了维生素的摄入又利于出汗和排尿,可以促进毒物排出;可以给宝宝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

吃些易消化食物,已经可以吃固体食物的宝宝,此时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但是注意尽量要有营养。

3、宝宝休息的地方要安静,空气注意流通并保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这样不利于散热。

注意宝宝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即防止着凉同时防止出疹的宝宝感染。

4、体温超过39度时,可用温水或37%的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高热惊厥。

  02

PS:幼儿急疹属于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疗即可痊愈);无特效药物;正确护理的意义大于药物治疗。宝宝出急疹千万不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无效。相反使用抗生素倒可能引起其他疾病。

麻疹

麻疹,不是早就“OUT”了?西柚妈感觉只在历史电视剧中才有什么把麻疹病人关起来,麻疹传染多少人,死了多少人等等,其实,麻疹依然是春季高发传染病。

前段时间,悉尼确诊了2个患了麻疹的儿童,同时,墨尔本也出现了1个麻疹病例。

不仅是澳洲,美国纽约也爆发了20年来最严重的麻疹疫情。巴西也有1万多人被感染,欧洲更是在半年内感染麻疹的人数就比往年一整年感染的人数都要高。

再翻翻中国疾控中心的报道,我国光12月份的麻疹病例就有例...

SO:麻疹,依然不容小觑!

如何判断?

宝宝一旦中招麻疹,会先发热3-4天、流鼻涕、流眼泪、眼睛充血红肿、腮帮内侧上出现小白斑等,随后开始全身出皮疹,从耳后、发际线开始,到脸、脖子,再到身体四肢,皮疹从上到下蔓延。同时发热到达顶峰,可能突然就烧到了40℃,发热可持续4-7天,让人措手不及。

更凶的是,麻疹时常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宝宝在麻疹期间可以出现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甚至重症肺炎、脑炎、心肌炎、失明等,严重的可导致宝宝死亡。

  03

PS:区别麻疹和幼儿急疹

发病年龄不同:幼儿急疹一般多发于4个月到2岁,在宝宝吃母乳时常发生。而麻疹的发病年龄更广,有些成人也会感染。

出疹情况不同:幼儿急疹最明显的特征是退热后出疹,而且出疹子的速度很快,一般24小时之内。但麻疹发热期间就会出疹了,而且出疹速度比较慢,要3天左右才能出完。

如何护理?

1、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天,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天。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因此,只要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就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

家长接触病儿后,只需在户外逗留20分钟,即可不传染他人。

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晒1~2小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

2、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而引起肺炎。

3、食物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或热汤,这样不但有利于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疹子消退,进入恢复期,及时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

4、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使眼结膜、口腔、鼻腔粘膜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因此,做好病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5、高热的护理。麻疹病儿如果没有并发症,发热不超过39℃,不必采用退热措施,发热在39℃以上的,需采取一些退热措施,如按医生的指导吃少量阿斯匹林,忌冷敷及酒精浴。

如何预防?

还是疫苗!疫苗!疫苗!

所幸,我们国家还在极力普及疫苗中,并把麻疹疫苗纳入了国家接种计划中,属于免费的一类疫苗。

  04

PS:麻疹疫苗怎么打?

8个月,接种一次麻风二联疫苗(麻疹+风疹);

18~24个月,再接种一次麻腮风三联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宝宝最容易被感染。

如何判断?

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是最主要的症状。

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宝宝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

猩红热皮疹先于颈部、腋下还有腹股沟处开始发出,24小时内会遍及全身。皮疹呈红色,非常细小,有些像鸡皮,非常密集,抚摸时粗糙,点疹间发红,偶可见正常皮肤。按压时皮疹会发生褪色,呈苍白,可迅速恢复原状。

  05

PS:麻疹和猩红热的区别

1、麻疹潜伏期比较长,一般为6~18天;猩红热潜伏期为2~3天。

2、皮疹形态:麻疹会出紫红色或者是棕红色的斑疹,疹外其它皮肤正常;猩红热的皮疹密集,是一些呈红色的斑点,按压之下会褪色,疹间的皮肤也呈红色。

3、发疹后脱屑:麻疹脱屑时,皮肤呈棕色,表明有色素沉着,脱下的皮屑呈糠麸样;猩红热脱屑则较细,严重的患儿脱屑会呈大片脱皮,在指(趾)间比较明显。

如何护理?

1、切断传染源

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有疫苗预防,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

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患了猩红热的孩子居室内需要经常通风,每天开窗换气,每次不少于15分钟。孩子的餐具需要每天消毒,包括毛巾、口水巾这些,必须使用开水煮沸,持续5分钟。

2、及时就医

宝宝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

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

3、休息加营养

患病的宝宝一定要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如何预防?

1、增强宝宝免疫力

平时可以多带宝宝到空气清新的室外散步跑动,不要让宝宝长期呆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此外,合理安排饮食,为宝宝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对于增强免疫力也很有帮助。

2、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流行时期,不带宝宝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可每天采用温盐水漱口,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

3、出门戴口罩

出门要带口罩,是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如学校发生此病流行时,幼儿最好不要再上学,以及时避开传染源。幼儿园对患病的宝宝应马上进行隔离治疗,一般治疗7天后方可解除隔离,以免传染给别的宝宝。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以称得上是“儿童第一杀手”了,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症状是发烧和手足口三个主要部位出现丘疹样的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

如何判断?

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如何护理?

1、隔离:当宝宝患上手足口病时,要隔离宝宝,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将宝宝的日常用品煮沸或置于阳光下暴晒进行消毒处理。

2、保持环境卫生:保持家中环境的舒适,保证空气流通,衣服、被褥等要保持清洁,并经常更换。每日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3、饮食清淡:多喂宝宝温开水,或一些易消化、流质的食物,避免给宝宝食用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要给宝宝饮用含果汁的酸性饮品。

4、口腔护理: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宝宝餐后可用温水漱口,口腔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等。

5、药物处理:家长可以用盐水给宝宝漱口,或咨询医生后,在宝宝疼痛的溃疡面上涂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溶液)。

6、退热:帮宝宝量体温,如果宝宝的体温超过38.5℃,使用物理降温方式(温水擦拭身体或洗澡),若无法退烧,应服用退烧药。

如何预防?

1、日常清洁工作要做好

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及时接种手足口疫苗

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毒。而上市的手足口疫苗能够方预防的恰恰就是EV71这种病毒。接种年龄为6个月到5周岁,一共2针,中间间隔1个月。

3、日常用品消毒要做到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END往期精彩回顾6年前,无心之举竟成了今天的救命稻草!

自费疫苗有必要打吗?疫苗接种攻略,超过5万位父母收藏了

别轻易给孩子买保险!绕过这些坑,家有小baby还不看过来!

她堕胎13次终生不孕,她为要孩子打针,做妈妈,有人有恃无恐,有人求而不得...

〖亲爱的,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hl/12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