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微生物检测临床意义规范送

微生物检测临床意义规范送检专题之-血流感染诊断

一、什么是血流感染

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

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菌血症是临床常见重、危、急症

之一,死亡率高达20-50%,在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出微生物对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血流感染高危人群

1.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早期,如脑膜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腹膜炎、胆囊炎、小肠结肠炎、外伤或手术感染

2.污染区外科手术、腹部手术,如经尿道的前列腺切除、阴道子宫切除术和烧伤感染的清创术

3.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动脉瘤、血栓性静脉炎和其他血管内膜感染

4.腹腔、骨盆、肾周、肝脏、前列腺及其他部位未能及时引流的脓肿

5.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导尿管相关、呼吸机相关

三、血流感染症状及体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外周血白细胞增多(10x/L,特别有“核左移”)或减少(4.0x/L)

4.呼吸频率>20次/min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2mmHg

5.心率>90次/min

6.皮肤黏膜出血

7.昏迷

6.多器官功能障碍

8.血压降低

9.炎症反应参数如CRP,PCT,G实验升高等

四、血培养的临床意义及规范送检

(一)、临床意义

1.证实感染病原体

2.鉴定病原体

3.指导抗菌药物治疗

(二)、双套送检

(三)、血培养规范采集

◆采血时机: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寒战发热初起时采集最佳

◆采血量:保证充足采血量:成人8-10ml/瓶;婴幼儿及儿童依照体重不同采集不同的血量

◆采血次数:建议从不同部位采2-3套血培养(一套为1瓶需氧血培养瓶+一瓶厌氧血培养瓶)

◆严格皮肤和血培养瓶瓶口消毒

1.培养瓶的准备

◆检查培养瓶是否完好,是否在效期内

取下血培养瓶瓶盖,用75%乙醇消毒瓶口,自然干燥60s。

2.皮肤消毒

◆采集前做好手卫生,用75%的酒精擦拭静脉穿刺点,待干30s以上◆用1-2%的碘酊作用30s或1%碘伏作用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消毒区域直径大于3cm以上

◆75%的乙醇脱碘。注意:对于碘液过敏的病人,在第一步基础上再用75%乙醇消毒作用60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3.静脉穿刺采集血液

◆抽取适量血液。

◆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

五、特殊血流感染送检规范

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短期外周导管的血培养:采集两套外周静脉血培养,无菌操作拔除导管,剪切导管尖端5cm送检培养

中心静脉导管及中心静脉输液管(VAP)的血培养:保留导管的患者,至少采集一套外周静脉,同时采集一套导管血送检培养,并注明采集部位;拟拔除导管患者,至少采集1,套外周静脉血培养,无菌操作拔除导管,剪切导管尖端5cm送检培养

2.急性心内膜炎:经验用药前30min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套

3.亚急性心内膜炎:间隔0.5h-1h内采集1套血培养,,不同部位共采集3套血培养,如24h内阴性,宜加做2套血培养

六、注意事项

1.接种顺序:优先采集血培养标本然后再采集生化免疫等标本,用注射器采血时,应先接种厌氧瓶,然后接种需氧瓶,蝶形针采集反之。

2.采血量不够时,先接种需氧瓶,剩余量再接种厌氧瓶

3.保存和运送尽快将标本送至微生物实验室,如有耽搁,室温放置,不要冷藏。

4.病人条码务必正确贴在条码粘贴处,不要遮住瓶身条码

问题微生物实验室内线: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hl/12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