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福建疾控紧急提醒这种东西千万不能

儿童白颠疯如何确诊 http://pf.39.net/bdfyy/bdfal/190216/6872568.html

紧急!

福建疾控提醒

这种大个螺!

千万不能吃!

严重可致痴呆!

甚至死亡!

近日

这粉红色的小东西又“爬上了岸”!

如果你在河道边看到

这种成团的粉红色物体,

千万不要去触碰捡拾!

它就是

福寿螺的卵

每年3~11月是福寿螺的繁殖季节繁殖力极强1只雌螺一年两代可繁殖幼螺32.5万余只喜欢在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粉红色的卵块”是辨认福寿螺最容易的特征之一

大家“谈螺色变”是因为……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

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福寿螺

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确有真实案例

近日

福建疾控

也发布紧急提醒!

食用福寿螺

后果究竟有多可怕?

福寿螺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每只福寿螺内可含广州管圆线幼虫~条。

如果生吃螺肉,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后,幼虫会侵入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做血液检查可发现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急剧升高。患者进食螺肉后2~5天内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怎么区分福寿螺与田螺?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个体大,每只~g,最大个体可达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

福寿螺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

大小田螺个头较小,1~1.5cm的占多数;福寿螺个头要大好几倍。外壳

福寿螺的外壳呈淡橄榄绿色或黄褐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椎尾

福寿螺椎尾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

螺盖

福寿螺螺盖偏扁;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

螺肉

福寿螺的螺肉颜色较浅,多为黄白色;田螺的肉多为青褐色。

螺卵

福寿螺的卵呈粉红色;田螺的卵为透明色。

还有人问如果是不带壳的螺肉

要如何区分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

和分辨外壳颜色一个套路

两种螺肉主题色也不一样

田螺肉整体泛白色,青色,青灰色

而福寿螺则是泛黄褐色

煮熟的也能区分!

看大小!

福寿螺个大

而因为福寿螺有两对触角

田螺只有一对

所以当你看到螺肉上的肉芽比较多且杂乱的时候

那就是福寿螺没差了

外出游玩时

在河道、水田边看到野生螺

可不要随便捡

一切螺类包括田螺一定要煮熟再吃!

福寿螺是不能食用的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吧!

随着天气日渐炎热

到海边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吃海鲜也是必不可少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

注意安全!谨防中毒!

近期需特别注意

这两种水产品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海虹

海虹,也称贻贝或青口。河北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近日发布了关于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通告显示,根据近期检测结果,海虹体内所含麻痹性贝类毒素已经超出安全限量标准两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

那么

海虹所含的究竟是哪种毒素?

如果误食,会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

专家表示,贝类毒素一般可分为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和健忘性贝类毒素等。目前这四类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均无特效治疗药物。

这当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被认为是事故发生频率最高、分布最广、危害程度最大的一种。其中毒的主要症状有头晕、呕吐、腹泻,口唇、面部、脖子感觉刺痛和麻痹等,严重者甚至会窒息死亡。

什么时间能放心吃呢?

秦皇岛市发布的预警通告上说得很明白,近几年监测显示,海虹所含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每年3月下旬随着气温升高,海水中的有毒藻类生长茂盛,以此为食的海虹体内毒素含量自然跟着升高,“五一”期间正是毒素积累的高峰期,而一般到了6月份,海虹体内的毒素含量就会降到限量值以下。也就是说,一年当中,除了3到6月,其他时间是完全可以放心吃海虹的。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织纹螺

当下是织纹螺生产的旺季

但是,千万别吃!

福建省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也于近日发布提醒,每年4到9月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候,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5分钟,最长可达4小时。提醒大家外出用餐切勿食用织纹螺,以免发生意外。

这种螺在厦门部分近海地区

有少量分布????????????????????????

由于织纹螺的毒性较大在厦门是明令禁止售卖的上个月,市海洋发展局所属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安全保障中心,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了织纹螺禁售专项检查。来源:特区新闻广场执法人员表示,近年来,由于厦门一直在严控织纹螺流入市场,目前未出现市民误食织纹螺中毒事件。不过市民在采购食用螺或到海边游玩时,还是要多加甄别,以防误食织纹螺。据了解,织纹螺广泛分布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主要栖息在近岸的礁石和浅滩上由于它在生长中摄入了有毒的藻类,携带有大量神经麻醉毒素,而且这种毒素在普通的烹饪条件下,无法被破坏。一旦误食,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如果误食了,首先是口唇还有指尖会有麻痹的症状,进而会导致消化道的反应,比如呕吐,严重的话就会导致昏迷、神志不清,甚至有可能导致呼吸还有循环衰竭,进而导致死亡。据介绍,织纹螺个体相对较小,身形比较细长,尾部比较尖,壳体上面有1到3条的螺带,有的是紫褐色有的是红黄色,壳体上面会有肋条,看起来跟我们织的布比较相似。海鲜味美人人都能享用吗?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以下这些人群不适宜吃海鲜:

过敏体质的人。如果湿疹皮炎处于急性期或者曾经对鱼虾有过过敏的人,食用海鲜的话有可能加重过敏的症状;

痛风患者;

血脂比较高的人。海鲜中的螺类、贝类、蟹类,尤其是蟹黄胆固醇的含量很高;

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海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过多摄入会增加肝肾的负担;

凝血功能障碍者。

来源:央视财经、东南网、特区新闻广场、海峡导报、厦门广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dwh/1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