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疱疹病毒3型脑膜炎1例报告

文章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31(2):,

作者:陆杰,陈道文,祝东林,尹俊雄,林兴建,石静萍,关鸿志

人类疱疹病毒3型又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VZV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少数在成人后引起带状疱疹。VZV脑膜炎大多见于颅神经或颈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的患者,是VZV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根向上逆行侵犯CNS所致。现将我科新近通过CSF二代测序(NGS)确诊的1例典型VZV脑膜炎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男,28岁,因“头痛6d,发热4d”于年6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d开始出现头痛,主要位于右侧颞顶部,呈阵发性胀痛,伴有右眼球结膜充血。医院,诊断为“红眼病”。近4d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头痛加重,扩展至全头部,呈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既往有乙型肝炎(服用恩替卡韦治疗)、肝炎肝硬化病史1年余,22年前曾行阑尾炎切除术。

查体:右侧额部、眼框周围及鼻侧散在疱疹(图1)。神志清,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Ⅴ级,腱反射(+)。颈强直,颏胸距3指,Kernig征(+),Brudzirnki征阴性。

图1患者面部可见右侧额部、眼框周围及鼻侧带状疱疹皮损

入院后查TORCH组合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单疱病毒1、2型IgM抗体、风疹病毒IgM抗体、弓形体病毒IgM抗体均正常;乙肝e抗体.0Inh%(正常值<50.0Inh%),乙肝表面抗原.89IU/ml(正常值<0.03IU/ml),乙肝核心抗体.20C.O.I.(正常值<1.00C.O.I)。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阴性。

腰穿CSF检查示压力mmH2O(1mmH2O=0.kPa),有核细胞计数×/L(正常值<8×/L),单个核细胞百分比99%,CSF蛋白0.73g/L(正常值<0.40g/L),CSF氯.2mmol/L(正常值~mmol/L)。

头颅MRI平扫及EEG检查未见异常。

患者CSF送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北京脑炎协助组,PUMCH-BGICSFNGS合作项目)行NGS检测示VZV,覆盖度58%,深度1.7,Uniquereads数检测值(参考值:0~0)。

诊断:VZV脑膜炎。

入院后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3次/d,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3次/d保肝治疗;阿昔洛韦0.5g×3次/d,地塞米松10mg/d治疗21d,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未再出现脑膜炎症状。

讨论

疱疹病毒是一组具有包膜的DNA病毒,主要侵犯外胚层来源的组织,包括皮肤、粘膜和神经组织。人是VZV唯一的自然宿主,皮肤上皮细胞是主要靶细胞。VZV可引起广泛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合并的Ramsay-Hunt综合征、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和脑血管病。VZV引起成人CNS感染较少见,免疫功能正常的VZV感染者的VZV脑膜炎发生率仅为0.5%。然而由于缺乏有效CSF病毒直接检测方法,其发病率可能被低估。国内虽有相关报道,但多是临床症状诊断,罕有通过CSF检测到VZV确诊的报道。VZV脑膜炎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CSF白细胞与蛋白质轻到中度增高,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对患者CSF游离DNA病毒检测发现VZV感染可确诊。VZV脑膜炎可伴有或无带状疱疹,但没有出现皮疹的VZV脑膜炎很少见。有研究报道,约90%的VZV脑膜炎患者出现皮疹,仅38%的患者出现颈部僵硬。VZV脑膜炎可能在皮疹发作之前或之后出现,可能是由于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干扰了皮疹发作。对于无皮疹,迟发性皮肤或非典型带状疱疹病例,VZV脑膜炎可能临床很难诊断,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

早期抗病毒和类固醇的治疗是决定此类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共有3种系统性抗病毒药可以应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带状疱疹脑(脊)膜炎、带状疱疹脑炎及带状疱疹脊髓炎应该给予阿昔洛韦静脉内治疗,剂量为10mg/Kg×1次/8h。

本例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有面部带状疱疹、颈部僵硬等体征,既往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发病初期表现为右额部、右眼疼痛、充血,之后出现发热,头痛加重,扩展至全头部,伴恶心、呕吐等颅内感染症状。CSF检查符合病毒性脑膜炎表现,CSFNGS确诊为VZV感染。入院后给予保肝、抗病毒、抗炎治疗,出院1个月后随访,未再出现脑膜炎症状。

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CSATISC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用什么治疗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ys/9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