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远离疼痛有妙招

前言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患者容易并发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早期不规范治疗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引起重视。

早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早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及时控制水疱的形成,促进皮损的消退,并可能缩短带状疱疹疼痛的时间,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为保证抗病毒的效果,规范化合理应用是关键,所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抗病毒时机的选择

一般来说,在皮疹形成后72小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是最佳时期,部分发生在头部,或皮损较重的患者,可以在1周以内同样有效。1周以上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多无价值,已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抗病毒治疗已没有必要。

药物及给药途径的选择

一般选择的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和泛昔洛韦,前者口服吸收差,常常需静脉给药,但静脉给药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血液浓度短时间较高,可能给肾脏带来很大的负担,甚至有诱发肾功能衰竭的危险。

因此,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并非最好的选择,且风险较大,多数需要住院治疗而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泛昔洛韦口服吸收较好,血药浓度平稳,减少静脉输液和住院治疗,从而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

足够的剂量

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对常用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敏感性比单纯疱疹病毒低2~10倍,这样不能用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剂量用于治疗带状疱疹。一般来说,口服泛昔洛韦1g/次,3次/日,才能有效达到抗病毒效果。

适当的疗程

通常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为7~10天,或皮损结痂即可,>10天的疗程没有必要。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

带状疱疹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一直有争议。传统上认为,带状疱疹早期给予激素可有效减轻炎症,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因而成为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手段。随着严格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循证医学的应用,在带状疱疹治疗中激素的使用价值被夸大,甚至存在滥用。

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激素对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作用缺乏明确肯定有效的证据,但可促进带状疱疹急性期皮损的愈合,减轻急性期皮损的疼痛。

因此主张,如果没有禁忌证情况下,可选择性使用。>50岁的患者,皮损较重,疼痛明显时,特别是伴发听力障碍或面瘫的患者,在无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情况下,可适当使用。起始剂量成人泼尼松为30~40mg/日,分2~3次口服,以后每7天减少10mg左右,3周为1疗程。

激素使用应权衡利弊

使用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激素需与足量的抗病毒药联合使用,防止因单纯使用激素引起病毒播散;

②理论上讲,激素可减轻炎症,缩短皮损愈合的时间,但如果皮肤已经发生糜烂或溃疡,不合理长疗程较大剂量应用反而影响创面的愈合;

③部分带状疱疹患者恢复呈良性自限性经过,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疼痛较轻,常规使用激素没有必要;

④重症患者也常存在各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感染等,此类患者疼痛不明显时不加选择或不平衡利弊使用激素,显然加大激素的不良反应风险;

⑤使用激素存在选择的药物剂型、剂量、疗程不规范的问题,有时选择缓释剂型,看似十分方便,提高依从性,但早期阶段的剂量不足和后期不必要缓释太长均属于不合理用药,显然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⑥有些错误地认为,激素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措施,忽略了早期积极规范抗病毒疗法才是有效阻止后遗神经痛发生的关键。

控制疼痛措施的选择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特别是后遗神经痛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缓解疼痛是带状疱疹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带状疱疹并发的疼痛从皮疹出现前数天,到皮疹愈合后数月,甚至数年都可以存在。发生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但周围和中枢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即所谓的疼痛敏化是发生的重要基础。

为减轻或阻止带状疱疹疼痛的发生、发展,除前面提到的抗病毒和合理应用激素外,在控制疼痛的策略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可在带状疱疹皮疹发生的急性期阶段较早的应用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性药物,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特别是疼痛表现较为明显的患者;

2.选择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性的镇静或抗癫痫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比单纯的有止痛作用的药物更重要;

3.由于疼痛多源于中枢或周围的神经兴奋性增强,疼痛部位局部的治疗如外用药物、药物封闭、手术干预等其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规范合理的系统药物治疗更为关键。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排版:刘清华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村医之家







































北京看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ys/9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