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调理记录
弘扬中医文化,分享江苏水生非药物调理医案,通过针、灸、刮痧、埋线等非药物调理,达到治病效果,愿更多人受益。
欢迎进无锡中医爱好群,QQ群:
总群:
2群:
3群:
带状疱疹调理记录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此病易发于腰背肋间、颈面头部,偶尔发四肢,疱疹带状分布,密集成簇,疼痛难忍,有时奇痒,灼热感。西医认为是病毒感染,常用抗病毒药物和神经止痛药,但常易出现后遗痛.中医常用清肝胆湿热和局部病邪外发的方法治疗,如患处刺血拔罐、疱疹两头艾灸的截断疗法,以及相关肋骨所应夹脊针灸和刺血拔罐的方法治疗,如病发腰以上辅以曲池、合谷、外关。病发腹以下辅以太冲、侠溪和足三里等轻者一两次即愈,重者七八次愈。如果采用西医挂水和抗病毒治疗导致后遗痛,则治疗比较麻烦。
医案具体穴位详解
曲池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
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合谷,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㖞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直刺0.5—0.8寸。外关穴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道。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
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临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高热、神经性耳聋、肋间神经痛、落枕、急性腰扭伤等。配太阳、率谷主治偏头痛;配足临泣治疗耳聋、目痛、颊肿、项强、肩痛;配后溪主治落枕;配阳池、中渚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为合穴,强壮保健要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3.失眠,癫狂,头晕。4.虚劳赢瘦,水肿。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操作:直刺1~2寸。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太冲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肝经输穴、原穴。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侠溪,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
在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足背肿痛,足趾痉挛,及高血压,乳腺炎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学习中医文化,收获身心健康。
——水生寄语
编辑者:轩轩
扫码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