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疾病危害 > 科普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嘴里长疱疹, >
科普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嘴里长疱疹,
4岁的琳琳最近两天不爱吃饭,今早起床后精神不太好,但还是像往常一样去了幼儿园,上午老师打来电话,说琳琳发高烧了,喉咙里有疱疹,怀疑是手足口病,让妈妈赶快把琳琳接走。妈妈立即赶到幼儿园,直接带医院,医生仔细检查之后告诉琳琳妈,琳琳得的是疱疹性咽峡炎,不是手足口病。琳琳妈妈很困惑,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都是嘴里长疱疹,这两个病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一对兴趣相投的朋友,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不同,现在我们来分析下它们的特点。
01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疱疹性咽峡炎也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
02都见于儿童,夏秋季高发
手足口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婴幼儿,都为5岁以下儿童。夏秋季节高发。
03都有发热、咽喉痛、厌食、疱疹,症状相似
手足口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大小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等处,偶然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疱疹破溃后成浅溃疡。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可见于手掌、足底、臀部。极少数(主要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严重病例可并发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特征为发热,常在38℃以上,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腹痛和四肢肌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高热时可发生惊厥。口腔粘膜出现散在针尖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等,但不见于齿龈及颊粘膜。其他部位不出疱疹。很少有并发症。
04都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肠道病毒有2-4天的潜伏期,具有传染性,通过粪-口、呼吸道及接触三个途径传播,所以一般都是儿童间相互传染开的。孩子一旦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要隔离1-2周,即使如此前两天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还是有可能中招。
05对症治疗,等待自愈
普通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都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发热时需多饮水,高热时可用小儿退热药(如“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多休息,咽喉痛时避免进食过热的食物、水,饮食要注意清淡,也可以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适量补充维生素B和C。
总结以上5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同一类传染病,临床主要区别在于疱疹的发生部位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发病部位在口腔咽峡部,手足口病的疱疹可见于咽峡部、手、足及臀部等。
部分手足口病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随后出现手、足或臀部疱疹,家长们不可轻视疱疹性咽峡炎。
一旦染病,对症退热处理是重中之重,其次是观察患儿精神意识情况,如出现体温不退、烦躁不安、精神差、嗜睡、呕吐、抽搐等,医院就诊。
来源:医院
如何治好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