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疾病危害 >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带状疱疹的体会 >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带状疱疹的体会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疾病,多发于机体抵抗力弱或免疫功能降低的患者。如感冒及肿瘤后期,因该病毒有嗜神经性,所以疱疹群簇并沿着周围神经分布,皮损常为单侧,以肋间神经受裹多见。前期症状为低热、全身不适、受裹部位疼痛。小儿患者无疼痛或轻度疼痛,老年患者疼痛重,甚至皮损消失后扔疼痛不止。发病2-3天后出现皮损疱疹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病程一般2-3周。本病好发于成人半体质虚弱者,春秋季节多见。
病因病机:
年老体弱,阴血不足,肝失所养,肝之疏泄功能减退,肝郁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在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燥湿药劫伤阴液,使经脉失养,“不荣则痛”。同时阴虚血少常常又加委血瘀,这是因为阴液不足可导致脉络枯涩血行缓慢,从而更易造成气血凝滞阻塞,加上疼痛长期折磨患者饮食欠佳,水谷之源气血生化不足形成了病理的恶性循环,使疼痛长期难以消除。
治疗方法:
先将患者患处皮肤常规消毒,用脱脂棉撕成薄薄一层摊在患处,点燃已达到治疗的作用,水疱较大的消毒后挑破清除渗出物。
1)气滞血瘀型
局部红斑水疱大多消退或干凅结痂脱落,色表沉着紫暗,刺痛胀痛,夜寐不安,精神萎靡,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药物:桂枝、吴茱萸、五倍子、冰片、雄黄
穴位:病变部位
操作:将药研细末,用消肿止痛液和食醋少许调成糊状,湿贴患处,连续用药3-7天
2)血虚肝旺型
局部胀痛难忍,因情绪波动而疼痛加剧,伴有烦躁易怒,夜寐不安,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脉玄。
药物:大黄、黄连、雄黄、五倍子
穴位:病变部位
操作:将药研细末,用消肿止痛液和茶油少许调成糊状,湿贴患处,连续用药3-7天
3)气阴两虚型
患者疼痛不止,伴有口干乏力,头重目眩,烦躁失眠,食欲减退,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
药物:七叶一枝花、冰片、雄黄
穴位:病变部位
操作:将药研细末,用消肿止痛液和茶油少许调成糊状,湿贴患处,连续用药3-7天
4)西医
口服阿昔洛韦片0.2g每日3次,疼痛剧烈的加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一天1粒,神经痛严重的肌注VB1、VB2营养神经。
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用七星皮肤针叩刺、出血、拔罐连续3-5天为一疗程,一般3-5个疗程。
病例:
黄某女58岁右侧肩胛骨背部疼痛沿及肋间神经及前胸部。医院疼痛科,拟心肌供血不足(冠心病),给予输液,红外线治疗,均未好转。7天后来我诊所就诊,查看肩胛部有簇状水疱,带状排列,剧痛,按带状疱疹治疗,治疗2天后疼痛大减,疱疹渐脱,再外敷3天后疼止痂脱痊愈,随访一个月未复发。
总结:
临床采用中药透皮技术这一特色疗法,具有简便速效,的特点,半年来治疗带状疱疹28例,有效率%。
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交流
资源共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