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饮食调养 > 带状疱疹真让人苦恼,但看中医方药怎么治 >
带状疱疹真让人苦恼,但看中医方药怎么治
?小贴示:点击上方中医出版免费订阅本刊
小编导读生活中,患有带状疱疹的人很多,此病的危害也是众所周知的,症状的轻重会直接表现在皮肤上,不仅仅会让人感觉十分疼痛,还会让人感到非常苦恼。下面就分享给您中医治疗此病的常见方法,供您参考。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胸胁,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缠腰火丹记载:“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又如《外科启玄》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如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赵炳南称之为“串腰龙。”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皮疹出现前常有轻重不同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灼热,针刺样疼痛等症。以后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簇集成群,互不融合排列成带状。常沿一定的外围神经部位分布,好发生于单侧,亦偶有泛发者。有附近淋巴结肿大,最后水疱干燥、结痂、脱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病情严重者,有的水疱内容物为血性,或发生坏死,愈后遗留疤痕。部分病人皮疹消退后,局部遗留神经痛,经久不能消失。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人较多。
(一)辨证方药
1.热盛型
〔主症〕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生地15g,大青叶15g,连翘10g,生甘草10g,泽泻10g,元胡10g,车前子(布包)10g。
〔方解〕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清热泻火解毒;元胡行气止痛;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于上肢者加片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热明显出现血疱坏死者加白茅根、赤芍、丹皮;感染重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大便秘结者加川军;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
2.湿盛型
〔主症〕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溏,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辨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5g,板蓝根15g,元胡10g,车前子10g(布包),泽泻10g,生甘草10g。
〔方解〕苍术、茯苓、厚朴、陈皮健脾除湿;车前子、泽泻渗利水湿;板蓝根、生甘草清热解毒;元胡活血行气止痛。
3.气滞血瘀型
〔主症〕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辨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白三号)加减。
鸡血藤15g,鬼箭羽15g,红花10g,桃仁10g,元胡10g,川楝子10g,木香10g,陈皮10g,全丝瓜10g,忍冬藤15g。
〔方解〕鸡血藤、鬼箭羽、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木香、陈皮、全丝瓜行气通络;忍冬藤清解余毒。体实者加川军以破瘀,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
(二)局部治疗
1.水疱,用雄黄解毒散30g加化毒散3g,混匀水调敷或用新鲜马齿苋或白菜帮捣烂混合调用。
2.轻度糜烂者,用祛湿散,植物油调用。
3.后遗神经痛者,用黑色拔膏棍或脱色拔膏棍热贴。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炳南、张志礼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只看白癜风的专科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