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饮食调养 > 头条丨首类手足口病疫苗已投入使用兰溪 >
头条丨首类手足口病疫苗已投入使用兰溪
曾几何时,对于孩童的家长们来说,一说到手足口病,简直可谓谈虎色变。因手足口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已经连续5年成为中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不过,经过我国医学家长达8年的研究探索,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疫苗,这种疫苗被称为肠道71型灭活疫苗。据说,它可以很大程度的预防手足口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手足口病已经成为亚洲最常发生的传染病之一,10岁以下儿童是主要患者,症状为发热、食欲差、咽喉痛等。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感染神经系统和大脑,进而发展为脑膜炎或脑炎。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据了解,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有柯萨奇A16病毒,EV71型病毒等。而在这些病毒中,EV71型病毒最为臭名昭著。有数据显示,在轻型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病毒引起的病例约占46%,而在重症病例中则占到了76%,致死案例中甚至占到93%。
年,我国开始研制肠道EV71型灭活疫苗,年正式问世。从临床试验结果来看,该疫苗安全性较好,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达97.3%。这说明,疫苗在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重症率及死亡率上具有超凡的意义。
疫苗使用建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肠道EV71型灭活疫苗的合适人群为6月龄到5周岁的幼儿,其中6月龄到12月龄注射效果最佳。由于该疫苗属二类疫苗,需自费。疫苗加注射费用约在元左右每次,需注射2次。
疫苗接种禁忌:
已知对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不得接种。如有下列情况,应在决定是否接种时慎重考虑: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疫苗可能会引起注射部位出血。2.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可能会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对慢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即使基础疾病可能会使免疫应答受限,也应推荐接种。3.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患者,应慎重考虑是否接种该疫苗。其他禁忌和慎用情况可参考相应企业的疫苗说明书。注意事项:
1.同其它疫苗一样,因疫苗特性或受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接种本疫苗的人群不一定产生%的保护效果。2.EV71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EV71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型等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3.接种EV71疫苗与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以免影响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