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饮食调养 > 关于病毒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以及手足口病 >
关于病毒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以及手足口病
宝宝发烧、哭闹、不肯进食,大一点的孩子会说嗓子疼,这种情况下,要排查疱疹性咽峡炎,不可简单认为是感冒。
病毒引起的疾病,退烧是关键,否则很容易并发其他疾病,比如病毒性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超过38.5度,一定要降温退烧,切不可延误!!!这次安徽手足口病爆发,医院的时候,病情已经恶化了,除了少数发病急的之外,很多都是没有及时降温退烧的缘故。
这种疾病多发于夏季,最近比较容易感染,家长们要注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孩子患疱疹性咽炎时,应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进食困难的小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平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可吃一些不太热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还可增加一些蔬菜汁。较大的孩子发烧期可吃一些冰淇淋,因冰淇淋较凉,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再有里面含有牛奶及维生素等,可增加热量,补充营养;也可起到降温作用。因此,对于早期高热、拒食的小儿,给孩子吃冰淇淋时,多数孩子愿意接受,对止痛、退烧及预防脱水能起到良好效果。
1.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原引起的?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是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B组病毒亦可引起。柯萨奇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只是夏秋季发病率更高。小儿较成人更易感染。
2.如何得知孩子患的是疱疹性咽峡炎?了解了疱疹性咽峡炎的以下特征,您同样可以进行初步判断了。(1)好发于夏季。主要通过肠道(粪-口)、呼吸道或虫媒传播,如经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苍蝇可为虫媒。2~10岁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婴幼儿,可为散发或小流行。(2)急性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日后下降。婴儿可有呕吐及腹泻,体温高时发生惊厥。(3)烦躁、爱哭闹,吞咽不适,不肯吞咽,流涎增多,年长儿可诉咽痛。(4)病初有咽部充血,1~2天后在咽部出现小疱疹,直径1~2毫米。2~3天后小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直径约1~3毫米,数量不定,5~6个或更多。口腔部位黏膜和舌部均可发生疱疹及溃疡。溃疡持续约4~10日。(5)一般无并发症。部分病儿疱疹性咽峡炎反复发作。
3.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主要都是由病毒引起,只是病毒型别不一样,所以临床特征有差异。手足口病多见于4岁以下的小儿,特征是:(1)首先出现口腔及咽喉痛,体温不高,一般在39℃以下,持续1~2天。(2)然后,口腔内出现小疱疹及溃疡,在舌、颊黏膜、硬颚处多见,软颚、牙龈及咽部也可发生。同时在手及足部背面及掌面出现数个至数十个斑丘疹,迅速转为小水疱疹。有时见于臂、腿及臀部或躯干。(3)水疱疹2~3天消退,不留疤。(4)可在幼儿园中暴发流行。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主要区别是高热,手足无小水疱疹。由于都是病毒感染,治疗原则是类似的。疱疹性咽峡炎自然病程约10天。孩子经历了自然病程后就会自然康复,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不可混淆的概念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部分EV71感染患儿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重症患者出现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但也可表现为其他疾病,手足口病可以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也可以由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
白癜风医院哪家医院能治愈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