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疾病中医药调理一

荨麻疹

俗称“风疹块”。常由药物(如青霉素)、食物(主要是动物蛋白)、花粉和灰尘、感染、昆虫叮咬、精神因素等诱发本病。

常见有皮肤瘙痒,随后出现风团,呈鲜红或苍白色。风团逐渐蔓延,可相互融合成片。偶尔风团上可形成大疱。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有的还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因急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荨麻疹可伴有高热、白细胞增高。

(一)起居调养法

对于寒冷性荨麻疹,要注意防冷,尤其冬天要多穿衣服,夏天少吃冷饮;对于热性荨麻诊,夏天要少运动,洗澡时水不要太热,防止太阳曝晒等。

(二)药物调养法

.常用验方

()麻黄6克,连翘0克,桑白皮0克,杏仁0克,生姜3片,防风0克。水煎服,每日剂,分2次服。

(2)荆芥0克,牛蒡子0克,丹皮0克,浮萍0克,黄芩0克,薄荷0克,蝉蜕0克,生草6克。水煎服,每日剂,分2次服。

(3)连续几个月以上不愈者为慢性荨麻疹,可用下列方剂:首乌0克,当归0克,丹皮0克,白鲜皮0克,乌蛇0克,僵蚕0克,白薇0克,苦参0克。水煎服,每日剂,分2次服用。

2.中成药方

一般的荨麻疹可服用防风通圣散(当归饮子)、消风散,每次6克,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三)针灸调养法

()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百虫窝、阳陵泉、风池、大椎,每次选2~3对,日次。

(2)取耳穴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枕、内分泌等,每次选2~3对,日次。

(3)亦可用0.25%普鲁卡因0.~0.2毫升,于上述耳穴2对,皮内注射,隔日次,0次为疗程。

(四)饮食调养

平时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少食猪肉和鱼、虾等海货,少饮酒。因为在暴食后,食物中蛋白胨未被消化即经肠胃粘膜吸收入血,而引起皮肤发红、风团、并伴有乏力、头痛。

可用药粥:防风5克,鲜薄荷3克,生姜3片,杏仁0克。上药装入纱布袋中,加水适量,煎0分钟,取汁加大米煮粥,日服2次。

(五)外洗调养法

用艾叶0克,苦参30克,苍耳子0克,黄芩0克,桃树叶0克,薄荷0克,煎水外用熏洗,日次。

湿疹

湿疹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外界刺激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多汗、摩擦以及肥皂、人造纤维等都可诱发。内在因素,如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性障碍,精神紧张、失眠、过劳、感染等都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急性湿疹:为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由于搔抓有糜烂面和浆液渗出,可并发感染,形成脓疱。急性湿疹可发于体表任何部位,对称分布,常见于头面、耳后、四肢、手足、阴囊、女阴、肛门等处。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没有及时适当处理而形成。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仍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因急性和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而形成。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有少量鳞屑,可因抓破而结痂。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一)起居调养法

注意自己的居住环境是否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洗拭和搔抓、频用肥皂等。

(二)药物调养法

()急性湿疹验方:龙胆草6克,车前子0克,泽泻0克,木通6克,黄芩0克,苡仁0克,地肤子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亚急性湿疹验方:萆薢0克,茯苓0克,泽泻0克,五加皮0克,黄柏0克,白鲜皮0克,防风0克,白蒺藜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3)慢性湿疹验方:当归0克,制首乌0克,荆芥0克,熟地0克,丹皮0克,防风0克,海桐皮0克,赤芍0克,苦参20克,甘草3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三)饮食调养

避免易致敏和各种刺激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烟酒等。

(四)外洗调养法

对于急性湿疹渗水较多者,用黄柏或马齿苋或生地榆,选用种,每用30克煎水取汁,凉后用6~7层纱布浸汁,稍拧,然后敷于皮损上,每5分钟重复次,每次5分钟,每日2到3次。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可用下列验方外用熏洗:艾叶0克,黄柏0克,苦参0克,乌梅0克,蛇床子0克。煎水熏洗,每日2次。

银屑病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引起此病的病因比较复杂,遗传因素,病毒和细菌感染,脂类、糖、蛋白质代谢紊乱,维生素缺乏,内分泌机能障碍,免疫紊乱等都可引起本病。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把它分为4类。

()寻常型:临床最常见,初起一般为炎性红色丘疹,绿豆大小,以后扩大融合成棕红色斑块,边境清楚,表面覆盖有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刮除后有一层薄膜,刮掉此膜可有出血点。

(2)脓疱型:大多急性发病,常伴有高热、关节疼痛和肿胀,全身不适等症状。在银屑病基本损害上出现密集的针头大至粟粒大小的无菌性水脓疱,表面覆盖有少许鳞屑,以后脓疱增大成片或成为环形红斑。全身各处都可发疹,以四肢屈侧及皱襞部为多见。有的皮疹仅发于掌跖部,常对称发生。

(3)关节型:除有银屑病损害外,还有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这种关节炎可同时发生于大小关节,也可见于脊柱,但以手、腕及足等小关节为多见,尤其指和趾关节。关节可红肿、疼痛,大关节可以积液,活动受限。

(4)红皮病型:又名剥脱性皮炎。多见于成年人,常由外用刺激性较强或不适当药物引起,少数可由寻常型自行演变而成。本病临床表现为皮损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大,最后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表面有鳞屑,不断脱落,其间伴有小片正常皮肤,发生于手足者,常呈整片的角质剥脱。

(一)起居调养法

起居要防止感冒,心情要舒畅。上呼吸道感染、心情忧郁可加重病情。应避免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切忌用热水烫洗。

(二)饮食调养

应少吃鱼虾、羊肉、牛肉、鸭肉、酒、蒜、葱、辣椒。

(三)药物调养法

.常用验方

()土茯苓30克,忍冬藤5克,草河车5克,白鲜皮5克,北豆根0克,威灵仙0克,槐花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适用于皮疹鲜红伴有咽痛、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的患者。

(2)生地30克,丹参5克,元参5克,麻仁0克,大青叶5克,北豆根0克,白鲜皮5克,草河车5克,连翘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适用于皮疹暗淡的患者。

(3)乌蛇30克,全蝎0克,露蜂房0克,苦参0克,蝉蜕0克,丹参0克,银花0克,制首乌5克,三棱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适用于久治不愈的患者。

2.常用中成药

青黛片0.5克,每日2次,每次4粒。虎杖甙片剂,60毫克,每日2次,每次20毫克。

(四)外洗调养法

()用石榴皮份,炒炭研细末,麻油3份,调成糊状外用。

(2)用鲜喜树叶、楮桃叶、侧柏叶、艾叶,煎汁外洗。

(3)用花椒、枯矾、朴硝、野菊花、苦参,煎汤沐浴,亦有一定疗效。

硬皮病

硬皮病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免疫异常,胶原合成异常及血管异常等引起。

临床上分为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两类。局限性又分为点滴状、斑块状和线状等几种。点滴状多发生于胸、颈、肩、臀部。损害有硬币大小,圆形,稍有凹陷,病变活动时,周围有紫红色晕,质地柔软。斑块状常发生于躯干四肢,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水肿形斑片,经数周后呈淡黄色。线状常呈肋间神经或一侧肢体呈带状分布,发生于正中头部可呈刀砍形凹陷。

系统性硬皮病有前驱症状,如手指下水可发白、发凉、疼痛、关节痛、神经痛、发热、食欲减退。发病常先自手指开始,扩展到前臂、面部、躯干等处,常对称,局部先发生红斑形肿胀,压之无凹陷,皮肤坚实光亮。系统性硬皮病可侵犯内脏。在舌粘膜、软腭、咽喉、阴道等处可硬化萎缩。大多数患者有关节病变,表现为关节痛和关节炎,以手部小关节多见。食道可受累,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肺部受累可伴有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半数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在心脏可侵犯心包及心内膜,也可侵犯心血管。临床表现为心悸,踝部水肿,呼吸困难,心绞痛。在胃肠道可侵犯十二指肠和小肠,表现为上腹痛、腹泻和便秘交替。肾脏受累时可有蛋白尿、血尿和管型等。

(一)起居调养法

注意保暖、休息,避免潮湿。由于此病病程较长,因而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

(二)药物调养法

.常用验方

()制草乌6克,桂枝9克,羌、独活各5克,秦艽6克,防风6克,白芥子2克,黄芪20克,当归0克,牛膝0克,玄参0克。每日剂,水煎分2次服。

(2)独活9克,当归9克,赤芍9克,桑寄生9克,桂枝9克,杜仲0克,川断0克,狗脊0克,红花0克,仙灵脾0克,仙茅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3)当归5克,元参5克,银花30克,甘草5克,郁金30克,泽兰30克,紫草30克,夏枯草30克,赤芍6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常用中成药

()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2片。

(2)鸡血藤片,每日3次,每次2片。

(三)饮食调养

注意营养,由于肠壁纤维化,肠蠕动减弱,常引起营养不良,要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吃的东西要易于消化。

可用药粥:当归0克,黄芪0克,党参2克,白术0克,龙眼肉0克,桂枝6克。装入纱布袋中,加水适量,煎0分钟,取汁与米粥拌在一起,日服2次。

(四)外洗调养法

伸筋草50克,透骨草20克,艾叶2克,桂枝6克,刘寄奴0克,自然铜30克。取水毫升,煎20分钟后浸浴。

红斑狼疮

本病多见于女性,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药物、日晒等都可引起本病。

临床上将此病分为盘状和系统红斑狼疮两类。盘状红斑狼疮特点是皮肤持久性盘状红斑,边境清楚,表面有鳞屑。好发于面部,其次发生于口唇、耳郭、头皮、手背、手指等处。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可有发热,大多有低热,四肢大小关节疼痛,面部有蝶形红斑,可伴发慢性荨麻疹、脱发、口腔粘膜糜烂溃疡。可伴发肾炎,尿内出现红细胞、蛋白及管型;或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统常表现为肺炎和胸膜炎,出现咳嗽、多痰、呼吸困难、紫绀、胸痛等。消化系统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等,还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可表现为情绪抑郁、痴呆、癫痫样发作。全身或局部可见无压痛的淋巴结肿大。眼底可出现丝棉样白斑,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结膜炎等。

(一)起居调养法

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及其他感染。对日光敏感者,外出要戴防晒帽、撑伞,要擦防光剂,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忌用有感光作用的药物如酚噻嗪、克尿塞、磺胺类制剂和灰黄霉素。避免过度疲劳,急性或活动期应卧床休息,防止妊娠,有肾和其他系统功能损害者应做治疗性流产。

(二)药物调养法

.常用验方

()赤芍0克,紫草0克,丹皮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乌梢蛇0克,玄参0克,生地0克,生草0克。适用于急性发作期,除红斑外,还伴有高热、关节疼痛、烦躁不眠、舌红脉数者。每日剂,分2次煎服。

(2)黄柏0克,知母0克,威灵仙0克,泽泻0克,丹参0克,旱莲草0克,当归0克,制首乌0克,沙参0克,川芎0克,生草0克。适用于缓解期,长期低热,面颧潮红,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患者。

(3)制附子0克,干姜6克,茯苓0克,泽泻0克,桂枝6克,当归0克,黄芪30克,白术0克,仙茅6克。适用于面浮肢肿,腰背酸痛,四肢无力,食欲减退的患者。

2.常用中成药

()雷公藤多甙片,每日60毫克,分3次口服。

(2)六味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6克。

(3)知柏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6克。

(三)饮食调养

注意营养,多吃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可用药粥:当归0克,党参0克,黄芪0克,丹参0克。用纱布袋煎后取汁,与米粥搅伴食用,每日2次。

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种皮肤和肌肉的弥漫性炎症,皮肤发生红斑、水肿。肌肉的炎症引起无力、疼痛及肿胀。各个年龄组都可发病,但多见于40~60岁,女性多见。儿童也可发病。本病主要是自身免疫失调和病毒感染所致。

本病多为逐渐发病,少数为急性发病。早期症状常为全身乏力及肌肉疼痛,关节痛等现象。

皮损为对称性水肿性红斑,可附糠秕状鳞屑,见于颜面、上胸、四肢伸侧等处。典型皮疹发生于面部,特别是眼睑、上颊部、额部,红斑有时融合成蝶形。大关节伸侧对称的红斑,糠状鳞屑性皮疹以及指关节伸侧紫红色或扁平隆起丘疹,上有细小鳞屑是特征性皮疹。甲周皱襞弥漫发红。儿童及青年可发生皮下、皮下组织及关节周围钙沉着症。部分患者手指下水可发紫、发白并且伴有疼痛。

肌肉炎症可致无力、肿胀、疼痛或压痛。最常侵犯的肌群为肩胛带肌、四肢近端肌群、颈部肌群、咽喉肌群。

另外,可有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部分患者伴发恶性肿瘤。

(一)起居调养法

注意休息,防止感冒,预防感染。在慢性缓解期,可选用按摩、推拿、水疗等物理疗法,防止肌肉萎缩,要加强肌肉的锻炼。

(二)药物调养法

.常用验方

()丹皮0克,赤芍0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20克,紫地丁20克,玄参0克,泽泻0克,茵陈0克,茯苓0克。适用于急性发作期。每日剂,分2次煎服。

(2)党参0克,黄芪0克,当归0克,白术0克,丹参0克,白鲜皮0克,川芎6克,生草0克。适用于缓解期。每日剂,分2次煎服。

2.中成药

平时可服中成药,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神经性皮炎

民间又称此病为牛皮癣。本病病因不是十分清楚,大概与神经精神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另外,胃肠道功能障碍、身体中毒、内分泌异常、感染、毛织品或化学物质的刺激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本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皮肤往往先有瘙痒,在搔抓或摩擦后,出现粟粒性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日久逐渐融合,而成苔藓样变,斑片边境清楚。好发于颈后、肘窝、腘窝、股内侧、尾骶及腕、踝等处。本病自觉剧痒,夜间为甚。

(一)起居调养法

减少搔抓,避免用肥皂、热水等刺激方法来止痒。夏日防止太阳暴晒。平时要心平气和,防止情绪波动,否则会加重病情。

(二)药物调养法

()全虫6克,皂刺0克,白蒺藜20克,威灵仙0克,苦参0克,白鲜皮0克,枣仁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乌梢蛇0克,蝉衣6克,僵蚕0克,丹皮0克,虎耳草0克,白鲜皮0克,凌霄花6克,防风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3)荆芥0克,防风0克,苍耳子0克,赤芍0克,知母0克,黄柏0克,牛蒡子0克,玄参0克,苦参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三)针灸调养法

对于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可取风池、天柱、天突、委中、足三里,或者取曲池、大椎、血海、合谷、三阴交。中强刺激,每日次。

(四)熏洗调养法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可采用全身熏洗治疗。

()处方:大枫子克,胡桃克,白鲜皮克,明矾克,雄黄克,木鳖子克,松香克,花椒克,生南星克,蛇床子克,木槿皮克,巴豆20克,樟脑20克,白花蛇20克,斑蝥20克。

(2)用法:共研成细末,每次用5克,煎水熏洗沐浴,每日次。

(五)饮食调养

避免饮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多吃水果,吃一些芹菜等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可用药粥:龙眼肉0克,大枣0克,枣仁0克。用纱布袋煎后取汁,与米粥搅拌在一起食用,每日2次。

带状疱疹

本病又名“蛇丹”。系由病毒感染所致。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一般先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首先皮肤有灼热症状,继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可混浊化脓,破裂,糜烂,结痂而痊愈。亦有形成大疱和血疱者。

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某一侧。疼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儿童较轻,老年剧烈。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性脑膜炎、内脏带状疱疹等。

(一)药物调养法

()柴胡0克,泽泻0克,木通6克,黄芩0克,银花0克,连翘0克,茯苓0克,甘草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龙胆草6克,大青叶30克,贯众30克,丹参0克,赤芍0克,没药0克,金铃子0克,川芎6克,延胡索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二)针灸调养法

取穴期门、曲泉、足窍阴、内庭、外关、公孙。针用泻法。也可用激光照射。

(三)饮食调养

可用大青叶或板蓝根20克,煎水代茶。

(四)外敷调养法

可用南通蛇药片5~0片,用75%酒精调成糊状外用,日2次。

过敏性紫癜

此病多见于男性儿童,常伴有腹痛及关节症状。病因不是十分明确,通常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另外可能与药物、食物、病毒感染、虫咬、寒冷等有关。

此病好发于3~0岁的儿童,开始皮肤和粘膜出现紫癜,并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最早为皮肤小瘀点,一般在天以内变为出血性的。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对称。紫癜可融合成大片瘀斑,亦可发生水疱和溃疡。三岁以下病儿常有头皮、手足、眼眶周围组织水肿。肠胃道症状可有绞痛、呕吐、出血、肠套叠、肠穿孔。关节疼痛是常见症状,多见于膝及踝关节。

(一)药物调养法

()赤芍0克,丹皮0克,紫草0克,白茅根0克,生地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槐花6克,当归6克,白芍0克,黄芪0克,白术0克,大枣3枚。每日剂,分2次煎服。

(3)黄芩0克,乌梅0克,艾叶6克,生草6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二)饮食调养

饮食要清淡,注意饮食中鱼、肉、虾等是否是引起过敏的原因。

可服药粥:黄芪0克,党参0克,白术0克,大枣5枚。用纱布袋包煎取汁与米粥搅拌食用,日2次。

斑秃

此病为一种头部突然发生的局部性斑状秃发。病因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与免疫、精神因素异常有关。

本病常见于青年人,秃发斑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数目不一,大小不一,局部皮肤光亮,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人早期秃发区有红斑与浮肿。秃发区边缘头发松动,容易拔出。斑秃一般发生于头皮,也有发生于眉毛、胡须等处者。大约/3患者,指甲可出现变化,表现为甲凹点、甲剥离、甲纵嵴、脆甲。

(一)药物调养法

()熟地5克,制首乌20克,旱莲草2克,川芎0克,杜仲0克,丹参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白芍0克,仙灵脾0克,山药0克,当归0克,茯苓0克,赤芍0克,防风0克,威灵仙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常用中成药

()养血生发胶囊,每日3次,每次二粒。

(2)二至丸、神应养真丹,每次6克,每日2次。

(二)针灸调养法

()取穴百合、风池、膈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

(2)用艾条在患部上熏灸,至皮肤微红时为止。

(三)外洗调养法

用中药补骨脂和75%酒精浸泡,制成30%的补骨脂酊,外用患部,每日2次。

(四)饮食调养

可用中药首乌、莲子肉和米一起煮成粥食用,每日2次。

脓疱疮

此病欲称“黄水疮”。为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系接触传染,常在儿童中流行。此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所致。

此病分两型,一型是大疱形,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初起为散在性水疱,在一二天内水疱增大,内容淡黄色,以后变成脓疱,脓汁沉于疱底,至半月形。疱壁薄而易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另一型是脓痂型,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迅速转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破溃后结成黄色厚痂,自觉痒。重者可有淋巴结炎,发热。好发于面部、口周、四肢等部位。此两型脓疱疮均可引起急性肾炎。

(一)起居调养法

居住环境要卫生,夏天要勤洗澡和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不要接触有脓疱患者的衣服和用具,注意隔离。

(二)药物调养法

.常用验方

()黄连6克,黄芩0克,紫花地丁5克,蒲公英5克,银花0克,连翘0克,生草6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黄芪0克,党参0克,丹皮0克,竹叶6克,蚤休0克,黄芩0克,紫地丁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常用中成药

银黄片,每次片,日2次。

(三)外洗调养法

用鲜马齿苋、野菊花煎水外洗,或冷湿敷。也可用青黛散(青黛30克,煅石膏60克,滑石5克,黄柏30克),以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每日2次。

痤疮

本病好发于青年人,内分泌因素,皮脂因素,毛囊内微生物以及微量元素特别是锌缺乏都可引起。

初起损害为黑头粉刺,可挤出黄白色脂栓。皮疹顶端可有小脓疱,破溃后有色素沉着。少数患者除粉刺、丘疹、脓疱疹外,可有结节和囊肿。好发生于颜面、胸背部,对称分布。有时有疼痛及触痛。临床上常分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萎缩、聚合性等类型。

(一)药物调养法

枇杷叶0克,桑白皮0克,黄芩0克,鱼腥草0克,知母0克,白花蛇舌草5克,茵陈0克,丹皮0克,当归0克,生草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常用中成药

三黄片,每次2片,日2次,口服。

(二)饮食调养

少吃脂肪及甜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含钙和锌丰富的食物如虾皮和牡蛎。禁用溴碘类药物。常用温水肥皂洗涤患部。

(三)外洗调养法

用颠倒散外用熏洗,每日2次。

扁平疣

此病主要侵犯青少年,常由病毒感染所致。大多突然出现,为米粒到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肤颜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密集。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微痒。好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有的自行消失,有的持续多年不愈。

(一)药物调养法

()当归9克,赤芍9克,红花0克,鸡血藤0克,灵磁石30克,山甲3克,龙骨0克,牡蛎2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马齿苋60克,败酱草5克,紫草5克,大青叶5克,贯众5克,玄参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3)桃仁0克,红花0克,归尾0克,赤芍0克,川芎0克,白术0克,山甲6克,板蓝根0克,夏枯草5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二)针灸调养法

()取穴中渚、丘墟、曲池、鱼际。针刺用泻法。

(2)艾灸:用艾条于病变部位上熏灸5分钟,每日次,0次为疗程。

(三)外洗调养法

用中药木贼草、香附、板蓝根、山豆根各30克,煎水外洗,每日次。

(四)饮食调养

用马齿苋和米粥等煮食用。

丹毒

此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成。多由皮肤、粘膜破伤而入,也可由血行感染。足癣和鼻炎常引起小腿和颜面丹毒。营养不良、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症促发因素。

本病发生急剧,常先有严寒、发热、头痛等前驱症状。在患部出现水肿形红斑,边界清楚,表面灼热,上面有时发生水疱和脓疱。自觉灼热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婴儿常发生于腹部。有时可并发肾炎、败血症。本病有在原部位反复再发的倾向。

(一)药物调养法

()黄芩0克,黄连6克,柴胡6克,牛蒡子0克,薄荷6克,板蓝根30克,银花0克,升麻6克,僵蚕6克,玄参0克,贯众30克,丹皮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此方适用于颜面丹毒。

(2)黄柏0克,泽泻0克,牛膝0克,赤芍0克,紫地丁0克,野菊花5克,萆薢0克,生薏仁0克,蚤休0克,生草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适用于下肢小腿丹毒。

(二)针灸调养法

面部丹毒处方:曲池、解溪、委中、风门。

下肢丹毒处方:合谷、足三里、血海、阴陵泉。

针用泻法。

(三)外敷调养法

用芙蓉叶捣烂外敷。或用中药野菊花、紫地丁煎煮后浸洗小腿部。

多形红斑

本病发于春秋季节,女性多于男性。病因主要是变态反应。变应原种类较多,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药物、内脏疾病等。

前驱症状有头痛、发热、倦怠、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部分病人有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分三种类型。

.斑疹—丘疹型:此型最常见,以红斑和丘疹为主。起初为水肿性红斑,圆形,边境清楚,中间部分略有凹陷,轻度瘙痒。

2.以水疱、大疱为主。大疱发生于红斑基础上,有时为血疱,此型常有粘膜损害。口腔粘膜和唇可发生充血糜烂、丘疹、水疱。外阴部、包皮、尿道口、阴唇、阴道粘膜也可发生潮红和糜烂。全身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蛋白尿、血尿等。

3.重症型:起病突然,高热、头痛、扁桃体肿痛,呼吸快,可发生昏迷和抽搐。皮损为红斑、大疱、水疱、血疱,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粘膜广泛受累,大片糜烂和坏死。可伴发肺炎、消化道出血、心肌炎、心包炎、肝肾损害而死亡。本型眼损害严重,可造成视力减退和失明。多见于男童。

(一)起居调养法

保持环境卫生,防止各种感染,防止病毒性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卧床休息,停用可疑药物。

(二)药物调养法

()地肤子30克,槐花0克,白菊花0克,款冬花0克,首乌藤0克,忍冬藤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当归0克,白芍0克,桂枝0克,干姜6克,丹皮0克,黄芩0克,艾叶0克,甘草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三)饮食调养

用黄芪0克,当归0克,干姜3片,白芍0克。用纱布袋包煎取汁与米粥搅拌一起食用,每日2次。

冻疮

是由寒湿所致,另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中毒或感染、鞋袜过紧和缺乏运动等均可促发冻疮。

冻疮多见于儿童和妇女。患者常有末梢部皮肤发凉,肢端青紫和多汗。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足背、足趾、足跟和耳廓等处。皮损为暗紫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边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有光泽,质柔软。瘙痒,受热加重。有的表面可有水疱。有的年轻女性在股外侧呈蓝红色斑块,偶有溃疡。

(一)起居调养法

多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入冬后注意全身和局部保暖和干燥。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要立即烘烤和热水浸泡,也不宜用雪和冰块在上面摩擦。

(二)药物调养法

()当归0克,桂枝0克,干姜6克,红花0克,细辛3克,白芍0克,麻黄6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黄芪0克,党参0克,制附子6克,桂枝6克,丹参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三)外洗调养法

用桂枝0克,附子0克,芫花0克,细辛0克,荆芥0克。煎煮取汁外洗。

瘙痒病

此病仅觉瘙痒而无明显的原发性损害。其病因比较复杂。某些内部疾病,如神经衰弱、大脑动脉硬化、糖尿病、月经病、贫血、肾炎、膀胱炎、便秘、肝胆疾患、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肠寄生虫、妊娠都可成为发病因素。冬季寒凉皮肤干燥,夏季炎热皮肤多汗,亦可诱发本病。

本病分为全身性瘙痒病和局限性瘙痒病两种类型。前者起初仅局限于一处,进而逐渐扩大。瘙痒以夜间为甚。由于剧烈搔抓,引起表皮剥脱和血痂,也可有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病损。继发感染时,可发生脓疱疮、毛囊炎、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局限瘙痒可见于肛门瘙痒、阴囊瘙痒、女阴瘙痒、头部瘙痒,等等。

(一)起居调养法

起居要有规律,被子不要过暖,尽量少穿化纤毛织品,不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不要用热水烫洗,不要接触各种化学物品。冬天可在皮肤上用一些滋润的膏剂,夏天防止太阳暴晒,常洗澡,勤换衣服,注意散热。

(二)药物调养法

.常用验方

()当归0克,白芍0克,防风0克,荆芥0克,枣仁0克,柏子仁0克,蝉蜕6克,苦参5克,黄芩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常用中成药

()三妙丸,每次6克,每日2次。适用于肛门、外阴瘙痒。

(2)当归饮子,每次6克,每日2次。

(三)针灸调养法

全身性瘙痒可取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承山等穴位。肛门瘙痒可取长强穴。阴囊及女阴瘙痒者可取三阴交、关元、肾俞等穴位。

(四)外洗调养法

用苦参20克,蛇床子20克,百部20克,艾叶0克,野菊花20克。

加水煎汁后熏洗。

(五)饮食调养

不要饮酒和吃辛辣食物。情绪要稳定,因为激动会使瘙痒加剧。

可服药粥:防风0克,当归0克,枣仁0克。用纱布袋装后煎煮取汁与米粥搅拌在一起食用,每日2次。

黄褐斑

此病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常见于妊娠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少数患者可能与一些慢性疾病,如结核、酒精中毒、肝病有关。应用苯妥英钠有时也可发生此斑。

此斑为褐色或黑色斑,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颜面皮肤。一般无自觉症状。

(一)药物调养法

()熟地30克,旱莲草0克,枸杞子0克,山药0克,仙茅0克,仙灵脾0克,丹参0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柴胡0克,当归0克,红花0克,川芎6克,制首乌0克,生草3克。每日剂,分2次煎服。

2.用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2次。

(2)消遥散,每日2次,每次6克。

(二)饮食调养

可服药粥:制首乌30克,当归0克,熟地0克。用纱布包煎取汁与米粥搅拌一起食用。每日2次。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hl/1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