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规范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性感染诊疗技术规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最新诊疗规范分享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性感染(DDI)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组织邀请器官移植、重症医学、院感防控、微生物学和抗感染药物等方面的专家,以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从潜在捐献者感染状态的快速评估,维护期间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接受感染高风险供者器官移植后受者的防控等方面共同拟定了本技术规范,旨在指导我国DDI管理的全流程优化,进一步完善DDI的防控策略,以保障实体器官移植的安全开展。

需要下载诊疗规范原文,可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处查看

器官捐献工作的快速推进在拯救大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增加了供者来源性感染(donor-derivedinfection,DDI)的风险,即在器官捐献后,捐献者体内存在的病原体通过器官移植过程使受者罹患感染[1]。

绝大部分器官捐献供者都曾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可能经历重大手术,持续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留置深静脉导管、导尿管等各种导管,时常需要血液透析、人工肝、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等治疗,因此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菌感染的风险明显增高。部分捐献者可能携带MDR菌而不发病,但其体内的定植菌可以导致相应受者发生DDI。常见报道的DDI病原体可扫描文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dzz/10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