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三氧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有可为

带状疱疹又称白蛇疮,是由潜伏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次复发引起的疾病。研究显示超过95%的成人血清VZV抗体阳性,为带状疱疹发病的高危人群,发病率随年龄迅速增长。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神经性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PHN可导致严重的躯体及心理症状,对老年人影响尤甚。常规西医治疗除口服抗癫痫药、局部神经阻滞与神经营养治疗外,缺乏其他有效手段,而且时效性差,疗程长,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大。穴位注射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的延伸,除针刺作用外,注射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处,不仅延续针刺效能,还可强化药物作用。

三氧治疗PHN的临床疗效

三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呈淡蓝色气体状,易分解。Bocci教授通过多年对三氧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认为,低浓度三氧的治疗作用大于细胞毒性,只要加强防护完全可以安全使用。现有研究认为,低浓度三氧有强大的氧化性及杀灭细菌、病毒能力,在机体组织中扩散优于溶液,能有效降低低位中枢及交感神经节周围的致痛因子。另外,三氧还可改善疼痛组织局部缺氧状态,改善微循环,从而促进损伤神经修复。目前,三氧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全身应用、区域阻滞及穴位注射。

区域神经阻滞联合三氧治疗PHN

区域神经阻滞是口服药物之外疼痛门诊治疗PHN的常用手段,所用药物多为局麻药、B族维生素和激素等,加入医用三氧,不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王家双等报道了三氧介入综合治疗顽固性PHN的长期随访结果。30例住院治疗的顽固性PHN患者,接受以三氧介入为主的规范化诊疗方案。三氧介入治疗由CT定位,采用区域神经阻滞联合三氧注射的方式。结果发现,患区剧烈疼痛住院72h内即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VAS评分、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皮温降低,未出现与治疗方案相关的并发症。表明CT监护下以三氧介入为主的规范化治疗可快速控制剧烈疼痛,使原发和继发损伤区消失或明显缩小,局部温度趋于正常,在长达5年左右随访期间效果比较稳定。

三氧穴位注射治疗

又称“水针”,是将药物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通过针刺的物理刺激和药物的化学刺激以振奋经气,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穴位注射药物种类较多,近年研究表明三氧应用于穴位注射是治疗带状疱疹急性疼痛及后遗痛的有效方法。

三氧及穴位注射治疗

PHN的可能机制

1

PHN疼痛产生机制

神经中枢:VZV急性感染后不能被免疫系统完全清除,残余病毒可在脊髓后根感觉脊神经节的神经元中长期潜伏。当严重感染、疲劳、创伤、恶性肿瘤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机体潜伏VZV病毒可再次激活,并沿感觉神经侵犯至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还可沿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神经中枢移动。病理学检查发现,受侵犯的神经节可出现炎症及坏死改变;同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明显增多,导致神经痛产生。病毒侵犯周围神经后,导致神经纤维变性,使其自发放电阈值降低,该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感觉过敏,产生疼痛。

机体免疫:现有研究已经明确,PHN的发生与患者免疫能力下降有关。VZV病毒的清除主要依赖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但目前研究发现,PHN患者常伴有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其机制尚不清楚。PHN患者治疗后血清IgE、IgM和IgA水平明显下降,推测可能与VZV导致的神经节炎症有关。

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疼痛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GF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维持有重要作用。NGF也可由炎性细胞表达,通过初级神经元表面的2个受体调控与疼痛相关神经递质、受体及离子通道的活动。研究表明通过对小鼠使用NGF抗体能显著降低疼痛及相关活动。因此推测NGF可能作为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PHN过程。而人源化抗NGF抗体类药物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表明NGF作为疼痛调节的中间环节,其本身已被视为疼痛治疗的重要







































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
白癜风前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dwh/9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