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疾病症状 > 发热呕吐抽搐化脓性脑膜炎 >
发热呕吐抽搐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仍然是全世界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之一。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流行病学情况不尽相同。美国的发病率为3/(10万*年)。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更高,可能与缺乏疫苗接种有关。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通常急性起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
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上按病情及表现分为三型:
普通型占病例的90%。急性起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血期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70%的病例皮肤粘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1~2日后进入脑膜炎期,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脑膜刺激征(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布氏征阳性),血压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身痛烦躁不安和表情呆滞等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出现瞻望、昏迷。婴幼儿(2岁以下)因颅骨缝及囟门未闭,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高热、呕吐、拒食、哭闹不安,甚至惊厥,虽无脑膜刺激征,但前囟门饱满有助诊断。
暴发型此型多见于儿童,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小时内死亡。常高热,头痛,呕吐,严重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少尿或无尿,患脑实质损害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肢体偏瘫,血压高,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很快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型又分为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炎型。休克型除普通型症状外,其突出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精神极度萎摩,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皮肤出现花纹,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脑脊液多澄清,细胞数略增加或正常。血培养及淤点涂片为阳性。暴发脑炎型,其突出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抽搐,迅速昏迷,最终发生脑疝,呼吸衰竭。同时具有休克型和脑炎型症状者为混合型,病死率极高。
轻型
仅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涂片染色可发现病原菌,此型多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
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类似,主要如下:
感染症状
发热、寒战或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等。
脑膜刺激征
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但新生儿、老年人或昏迷患者脑膜刺激征常常不明显。
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腰穿时检测颅内压明显升高,有的在临床上甚至形成脑疝。
局灶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有比较特殊的临床特征,如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血症时出现的皮疹,开始为弥散性红色斑丘疹,迅速转变成皮肤瘀点,主要见于躯干、下肢、黏膜以及结膜,偶见于手掌及足底。
预后
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预后与病原菌、机体情况和是否及早有效应用抗生素治疗密切相关。少数患者可遗留智力障碍、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
预防
1)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治疗。
2)做好卫宣教,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
3)密切接触者服用磺胺药物,每次1g次/天,连服3天。
)预防注射可用A群多糖菌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