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疾病症状 > 祖国医学部位辨证思想治疗带状疱疹系列 >
祖国医学部位辨证思想治疗带状疱疹系列
「最受欢迎的传统中医公号最具人气的中医养生社群」
中医经典
养生之道
膳食调理
国学文化
祖国医学“部位辨证”思想治疗带状疱疹
系列讲座之三——中部辨证验案举隅
验案举例:患者李某某,女,35岁,公司职员,因“左侧肋间、肩胛部灼痛7天加重2天,伴水疱3天”就诊。患者自述平素性格暴躁,一周前因公司琐事与同事争吵后出现左侧胁肋部胀痛,有灼热感,三天前疼痛部位出现数丛水疱。近日疼痛加重,水疱不消退,为求诊治,遂就诊我院皮肤科。入院症见:左胁肋、肩胛部有3群簇集型黄豆大小水疱,沿肋间神经带状分布,疱壁紧张,疱液浑浊,疱壁周围有红晕,部分有疱液渗出,触之疼痛,伴有口苦咽干,烦渴纳呆,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诊断:缠腰火丹。证属肝郁气滞证。治疗当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黄芩15g栀子12g柴胡9g川楝子9g元胡9g木通12g泽泻12g生地15g赤芍15g乳香9g没药9g甘草6g水煎分服,一日一剂。
二诊:一周后复诊见:水疱几近消退,疱液渗出较少,结痂较多,疼痛明显缓解,无灼热感。舌淡红,苔厚腻,脉滑。嘱:原方去生地、赤芍,加苍术、白术、萹蓄各12g,佩兰、白扁豆各9g。一周后复诊原皮疹消退,遗留神经痛,嘱续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半月巩固治疗。未再复诊。
按语:此病案中,根据皮疹单侧发生于胁肋部的特点明确诊断,准确辨证,悉心选方施治,故显效迅速。上方中用龙胆草、黄芩、栀子善泻中焦肝胆之火热,柴胡、川楝子、元胡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生地、赤芍清热凉血,乳香、没药活血化瘀,血行则痛自止,木通、泽泻渗湿泄热,导湿热从水道而去以利疱疹消退;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人体中部包括胸、腹、腰、背,此乃五脏六腑之所居,气血生化、运行之枢纽。传统医学把疱疹发于胸、腹、腰、背者称之为“缠腰火丹”,究其病因,多因七情内伤、五志不畅,或饮食不洁、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带状疱疹发于人体中部者多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肋间神经所致,此型临床最为常见,表现为皮损鲜红,沿肋间神经分布路径走行,皮疹区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根据中医部位辨证,肝为刚脏,喜调达而恶抑郁,气机不畅,郁于胁肋而化火生热,火热溢于肌肤,流窜经络,局部气血郁闭而发病。笔者认为,带状疱疹发于胸腹腰背者,多选用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清肝解郁汤之属加减运用,以舒肝气之郁滞,畅皮下之气血,以此为法多能取效。
(汉古中医研究院出品,本文作者孙文博士系本研究院研究员,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汉古中医研究院』,想联系孙博士白癜风能遗传吗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