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并附录一小妙方

北京治扁平疣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4/8744646.html

带状疱疹多发生在腰肋部,所以中医又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火带疮”,发于颜面叫“蛇丹”。中医认为此病发病与“湿、热、毒”等病邪有关。

足厥阴肝经,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正是带状疱疹多发地,所以中医理论认为此病和“肝”关系密切。

肝郁气滞,久郁化火,火毒外溢肌肤,外在表现红斑、丘疹。若素体湿热内盛,又复感外来邪毒,故湿热邪毒外发肌肤,肌表就出现一簇簇的水泡。

其实带状疱疹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不仅仅是腰背部和胸腹部,发生在头面部症状往往是最严重的。

一开始,局部无缘无故出现剧烈疼痛,火烧火燎的痛、像刀割一样的痛,几天后在疼痛处出现簇集样丘疱疹,外周皮肤发红。值得注意的是带状疱疹,现代医学认为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患者从出皮疹到结痂都是具有传染性的。

根据文献记载,艾灸具有宣泄实热,清化湿热,引热外出,发散邪火的作用。艾灸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同时还能提高带状疱疹患者的免疫力,破坏细菌和病毒所处的环境,抑制细菌、病毒活动。

方法

暴露患处皮肤,常规消毒,点燃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广泛的回旋灸,直到皮肤红晕,微微潮湿时停止,大约20分钟,途中注意避免烫伤,艾灸后注意保持疱疹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病案

46岁,腰部疱疹2周,自诉平时身体无不适,输液2周治疗后,诸多不适,现症见:神疲乏力,一身酸痛,头晕,头顶胀痛,口干明显;平时潮热明显,额头出汗;食欲减退,大便稀黏,小便黄,睡眠不好。

分析:少阳胆热,故见潮热汗出、失眠,头晕头痛、小便黄;太阴脾虚津伤,故见神疲乏力、身痛、口干、食欲不佳、大便稀黏;少阳太阴合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干姜10g炙甘草5g党参10g牡蛎20g天花粉15g龙骨20g茯苓15g白术10g藿香10g5付并艾灸患处

5付后上诉症状基本痊愈,新增长期头胀痛,后脑勺酸胀,太阳少阳合病,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党参5g清半夏10g炙甘草5g生姜10g大枣50g桂枝10g白芍10g葛根20g天麻10g牡蛎20g龙骨20g继续艾灸患处

5付后诸症痊愈,疱疹已干疤

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确实效果显著,而中医认为此病多属肝胆湿热,内服的药物主用龙胆泻肝汤施治。但临床诊治中有不少带状疱疹患者服用龙胆泻肝汤乏效,那么不妨参考下面这个小妙方。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下卷·肋痛》记载:“余弟于六月赴邑,途经受热,且过劳,性多躁暴,忽左肋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疮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

医作肝经郁火治之,以黄连、杏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

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白矾研末,并水调敷,仍于前药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郐,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色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

予心甚不怿,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潭先生,先生观脉案药方...曰:今病势有烧眉之急,叠卵之危,岂可执寻常泻肝之剂正治耶?是谓驱羊搏虎矣。且苦寒之药,愈资其燥,以故病转增剧。水泡疮发于外者,肝郁既久,不得发越,乃侮其所不胜,故皮腠为之溃也。至于自焚则死矣,何惧之甚。

为订一方,以大栝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戌时进药,少顷就得睡,至子丑时方醒,问之已不痛矣...一剂而愈,真可谓之神矣。”

孙一奎先师黄古潭先生独辟蹊径,认为此带状疱疹病因是肝郁燥极,以平淡至极的瓜蒌、红花、甘草寥寥三味治之,收获神效。

方中取效的关键药是瓜蒌。瓜蒌性味甘寒,归肺、味、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宽胸利气、润肠通便的作用,尚可入肝经,有疏肝润燥、缓急止痛的功效。红花活血通络止痛,生甘草清热解毒去病邪。

诚如孙一奎言:“夫栝蒌味甘寒。经云:泄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于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考之本草,栝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致于流通,故痛自然止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dkn.com/wadwh/14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