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 疾病治疗 > 带状疱疹用药的几个要点 >
带状疱疹用药的几个要点
作者:王树平
编辑:初夏
带状疱疹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发生于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中,发病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预防继发性感染和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具体应该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促进皮损更快愈合,降低急性神经炎相关疼痛的严重程度和缩短其持续时间,以及可能降低慢性疼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或严重程度。
抗病毒治疗应在临床症状出现72小时内无并发症带状疱疹患者,或皮损出现超过72小时但仍有新的皮损出现,都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皮损已结痂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作用可能很小。
抗病毒药与使用方法。常用核苷类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在体内代谢为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和膦甲酸钠等。具体见下表1[1]
须注意:
?1.阿昔洛韦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尿液溶解度很低,静脉输注过快或过量时可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而引起急性肾损害,建议治疗前检查肾功能,肾损害患者应调整剂量。上述药物使用应坚持“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点滴”安全用药原则,除非临床需要。
2.存在下列情形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起病后72小时内),严重者静脉用药:如年龄≥50岁、损害位于头颈部、伴有中-重度疼痛、出血或坏死性损害、受累范围超过1个神经节段、累及黏膜、出现异常水疱/卫星灶等。
3.肾损害患者可选用用溴夫定,对阿昔洛韦耐药者可使用膦甲酸钠。
4.在治疗过程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可能的患者,除了抗病毒治疗外,应接受抗菌谱覆盖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适当抗生素治疗。
止痛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疗效有限,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有肝损伤风险;
2.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和卡马西平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高反应性,对神经性疼痛有效,但应注意药物过敏风险;
3.阿片类制剂,如曲马多、吗啡。
4.药物选择应遵循WHO推荐的镇痛药阶梯用药原则:轻度疼痛者可使用NSAID或其他非阿片类药物;中度疼痛可联用非阿片类药物与弱效阿片类镇痛药;重度疼痛者可能需要非阿片类药物联合强效阿片类药物。新的止痛治疗用药方案具体见下表2[1]。
糖皮质激素
目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仍存在争议,普遍观点认为在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有助于减轻急性期疼痛,累及面神经或伴有重度疼痛或颅神经麻痹时,糖皮质激素可与静脉输注阿昔洛韦联合使用。常用推荐剂量泼尼松初始量30~40mg/d口服,逐渐减量,疗程1~2周。
神经营养
可使用维生素B1或其衍生物呋喃硫胺、维生素B12或甲钴胺,在肌注维生素B12时,应注意有发生过敏反应和高尿酸血症的可能。
局部治疗
局部可以用3%硼酸溶液或冷水湿敷进行干燥和消毒,每日数次,每次15~20分钟。水疱少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治疗后期,可以外用聚维酮碘、呋喃西林、苯扎氯铵溶液湿敷,去除结痂,预防继发感染。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乳膏可加快皮损愈合,但尚无充分的疗效证据。在眼带状疱疹,尤其是病毒性角膜炎时建议外用阿昔洛韦滴眼液。
中药外敷,将六神丸研成极细末,用食醋调成稀糊状涂于患处,将全部皮损遮盖,每日次。
六神丸成分为牛黄、珍珠、麝香、冰片、蟾蜍、雄黄,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之功效,能有效清除带状疱疹病毒及减轻疼痛。
特殊人群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老年人易出现皮肤、内脏播散,以及合并症,宜采用高效低毒的抗病毒药物积极治疗。排除禁忌证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妊娠期妇女出现早期带状疱疹症状,应积极给予治疗。妊娠晚期患者可口服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严重者静脉滴注阿昔洛韦,但妊娠20周前应慎用。
参考文献
[1]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皮肤科杂志,年6月第51卷第6期,P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中科白癜风医院